幼儿园是小朋友们第一次离开父母,需要独自去了解适应的新环境。他们或惊喜,或慌张,或无所适从,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爸爸妈妈们不用担心。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初入园的小朋友们常见的表现有哪些?然后听从专家的建议,去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吧。
幼儿园里初入园的孩子们,有大哭大闹的,有自娱自乐的,有默默流泪的,也有像小大人的,你的孩子初入园时是什么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在东木头市幼儿园小班,记者选取四个典型的孩子行为样本,请曾在加拿大从事政府儿童跟踪项目三年多的交大教育学硕士、西安一早教机构教研总监苏静老师给予分析指导,希望能给家长[微博]带来帮助。
昨日上午8时,东木头市幼儿园小班,教室门关着,门口的老师从家长手里接过孩子,打开门后迅速交给里面的老师。教室窗户的窗帘都拉着,家长看不到里面的情况,老师提醒家长赶快离开,但能听到里面哭声一片。
歇斯底里型
惜惜女孩
哭了近两小时,一直喊着要妈妈
所有孩子中,惜惜的反应最大,她大哭着不断扑向门口,喊着要妈妈,老师说什么,惜惜完全不听。
直到吃饭时间,惜惜依然大哭不止,只要有老师进来,她就扑过来说要找妈妈。老师拿玩具给她,她却让老师抱抱。老师抱起她,别的小朋友也跑过来了。老师只好严肃地说,都回到自己椅子上,小朋友们都去了,惜惜却哭着说:“我不知道椅子在哪里。”其实,她是知道的。惜惜哭累了,休息了十来分钟,不久,又开始哭,老师又开始哄她,就这样持续了近两小时。
专家:不能因孩子哭就妥协
苏静说,孩子入园时的所有表现都是家庭教育的投射。像惜惜这种哭闹型的孩子,不在少数。孩子爱哭,是因为他们的要求满足不了时,用哭就能解决问题。如果是这样,家长就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因为孩子哭就妥协。
也可能是入园前,孩子的心理准备不足,认为是父母抛弃了他,缺乏安全感,就用哭泣来保护自己。其实,家长可在入园前就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地方,里面会有老师和小朋友等。入园后,家长还要用爱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但不能用零食或玩具等来补偿孩子,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正确认识。
家长:老人有些溺爱孩子
昨日,惜惜的爸爸谭先生说,惜惜在家里的状态和老师分析的差不多,之前她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老人带孩子都顺着孩子,有些溺爱。有时候出门,走两步就让老人抱,所以一到幼儿园,惜惜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自我陶醉型
犇犇男孩
老师和他搭话三次,均未得到回应
犇犇在幼儿园表现得特别“另类”,别的孩子哭闹时,他自己拿起玩具玩,还分享给别的小朋友,老师说吃饭时,他还帮忙将玩具收起来,但老师和他说话时,他却将头扭到一边。老师和他搭话三次,均没有得到回应。一上午,犇犇都是一声不响,自顾自地玩,不理别人。
专家: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苏静说,犇犇可能是慢热型,由于对环境不熟悉,每个孩子都会自我保护,犇犇在努力尝试适应新环境,他在观察时不喜欢被打扰;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犇犇喜欢独处,不愿参与群体性活动,如果是这样,父母就应多带孩子去人多热闹的环境中适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