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晃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不求能留下多少财富,只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这就是爱人之心,这位男子是255位孩子的“爸爸”,他生意成功的时候用自己的积蓄资助着这些孩子们,他失败的时候还是义无反顾的帮助着这些失学的孩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事迹吧。
衣服穿了十多年,袜子已经磨出破洞,住在几十年前的旧房子里,骑着破旧的“小电驴”。他只是一介平民,却19年如一日,资助255名失学儿童,帮助他们从上学到工作,甚至结婚生子。
他叫游文晃,无论是遭遇生意失败,还是遇到病危劫难,他都持久而淡定,执著而无悔,为这群孩子花了250多万元。他可以用这250万元来创业,来享受生活,但是他选择了倾其所有,换取孩子们成就未来的希望。曾有小偷偷了他的钱,知道他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将钱财原封不动地送回。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平民慈善家”游文晃的动力也仅仅如此。
给妻儿的“遗嘱”
“辛苦你们继续帮助这些孩子”
每天打两次胰岛素,一餐要吃阿司匹林、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片等十多片药,时刻必须携带硝酸甘油片,以防急性心脏病发作。距离上次冠心病手术已经一年多了,游文晃,这个老好人,几乎仍靠着药物维持生命。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资助事业”:前不久,他将自己莆田仙游老家的一套红酸枝红木家具卖了5万元,分别汇给几名即将升学的贫困生,还日夜勾画了50幅油画,交由厦门市妇联进行拍卖筹钱,给贫困生发放助学金;而今年,他又陆续增加了50个资助对象,都是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
“如果我突然走了,辛苦你们继续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有的还很小,有的没爹没娘,很可怜的。”这是去年6月冠心病手术前,重症监护室里,游文晃交代给爱人和儿子的“遗嘱”。所幸,经过专家会诊,心脏手术,植入四枚支架,游文晃活了下来,但术后身体虚弱,而生活也因手术费和医药费变得拮据。
“马上就开学了,但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没有着落。”躺在医院一个多月,游文晃天天琢磨着家里还有什么东西能换钱。最后,他拿出珍藏了多年的长卷百虎图、四幅漆线雕铂金九龙壁和六幅油画,拍卖所得加上家里的家底13万多元,一共30万元,赶在开学前夕,为“儿女们”交上了学费和生活费。
昔日富豪的生活“出门靠电驴,生活少花钱”
游文晃是莆田仙游县鲤城宝峰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86年,游文晃退伍转业,担任专职消防队队长,在一次灭火救人中,被倒下的一堵墙砸中右腿,负伤致残。
而命运却给游文晃开了另一扇窗。因为朋友的赏识和帮助,游文晃前往新加坡一家公司担任高管,收入不菲。
1995年,他从新加坡回国探亲,从昔日战友口中得知,有个名叫陈弘的小学生,父亲在部队劳累过度,不幸早逝,母亲又体弱多病,陈弘面临着失学。几经辗转,游文晃找到这对孤儿寡母,主动提出资助陈弘上学。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能够完成学业。”游文晃说。没想到开了这个头,就一发不可收,他资助的对象从仙游到莆田、连城、上杭、漳平、厦门、长汀、浦城等地。
2001年,游文晃回国定居厦门,业余爱好画油画,闲暇时也炒炒股票。不高的工资既要支撑全家人的生活,又要给孩子们生活费和学费,很快捉襟见肘。“出门靠电驴,生活少花钱”,游文晃的“十字家训”将一家人的生活标准降到最低。
19年来,游文晃捐助了250多万元,有亲戚朋友骂他“傻”,但游文晃只是一笑置之。
小偷的意外来信“知道你是好人,东西都还给你”
“我打算让‘女儿’从我家出嫁。”游文晃刚说出口,一旁的“女儿”周凤就已泪流满面。周凤今年21岁,南平浦城人。从小父母离异后,各自成立家庭,将她遗弃在邻居老奶奶家。
2005年3月23日,素昧平生的“游叔叔”给她寄来了500元学费,还有一封信,信中称“只要你想读书,我都会供你读”。10多年来,从小学每学期500元,到大学每学年5000元,游文晃还时不时地给她寄一些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如今,已是大三学生的周凤,通过平日里做促销、发传单、当酒店服务员,生活费完全可以自给。
一次去福利院参加与智障孩子们手拉手的活动,让周凤感受尤深。“那一刻我感觉特别幸福,我终于也能像‘爸爸’那样给别人带去快乐和希望。”周凤说。
但儿子一开始并不认同父亲的“慈善事”。8岁时,儿子曾问:“爸爸,你把钱都给别人,我们以后吃什么?”游文晃回忆,当时自己百感交集,并没有马上回答他。
那个周末,游文晃带儿子来到受资助孩子的家里。低矮的房子、斑驳的土墙、睡的是地板,一日三餐是酱油水拌饭。触目惊心的贫困,让游文晃的儿子震惊了。他悄悄地拉着游文晃的衣袖说:“爸爸,长大后我也要像您一样。”
更让游文晃感到意外的是,自己的故事竟感动了一个“梁上君子”。2012年,游文晃家中失窃,一部数码相机和4万元现金不翼而飞。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天后,所丢之物,竟然又原封不动地回来了,还外加一张字条:“知道你是个好人,这些东西都交还给你。”
“有道者劝以救人。”每每聊到这件事,游文晃都唏嘘不已:“也许是自己的故事让小偷自惭形秽,良心发现。自己这一条爱心之路,‘德不孤,必有邻’。”
“对话
记者:“遗嘱”里没有关于对你爱人和儿子的安排。您不担心他们吗?
游:我相信他们可以过得好。我爱人平时做家政,一个月有两千多元这样。
记者:做家政收入并不高,你却把这么“庞大的事业”交给她?
游:只要他们尽力就行了。
记者:您总说身体大不如从前,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还增加资助对象呢?
游:想让他们成为我撑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