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蜻蜒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小虫吃。它喜欢吃蚊、蝇,所以大家喜欢它。有时蜻蜒飞得很低很低,这是为什么?肯定有很多小朋友和小编一样的疑问吧,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蜻蜒飞得很低的时候是在天快要下雨的时候。因为下雨之前,空气里的水汽很多,小虫的翅膀上沾了水汽就潮湿了,所以这时小虫飞不高。蜻蜒要捉小虫吃,只好飞得低低的。
所以,当小朋友们看到蜻蜒低飞,就知道天快要下雨了,这时要赶紧回家才好。为什么蜻蜓比其他昆虫飞得快而远蜻蜒是人们熟悉的昆虫,我国常见的有500种之多。有一种个头特别大,全身青绿色,叫做马大头,俗称绿青哥;另一种常在夏天雷雨前夕,或者在雨后初晴,漫天飞舞,叫小黄赤平。
蜻蜒的飞行本领,在昆虫世界里,可以说是第一名。蜜蜂的飞翔速度,以昆虫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但每秒种只不过飞翔4.5米,翅膀却需要拍动250次。科学家计算过,蜻蜒每秒钟能飞行18~20米,翅膀只扑动30~40次。而且能持续飞行数小时,或者整天不休息。 蜻蜒能有这么高强的飞翔能力,首先是因为在它的胸背上,生有扑动的特别强韧而发达的肌肉,和两对发达的膜质翅膀,翅脉坚硬,有翅痣。
蜻蜒的两对长翅膀,飞翔时前翅稍向前上方拍动,后翅稍向下方拍动,能够自由地停在原处,或者向前。当它高速飞翔时,改变后翅内缘的方向,向前伸平或向后方缩,蜻蜒快速爬高和下降,就是现代飞机的升降装置,也比它逊色三分。
另外,蜻蜒的复眼特别大,整个头部几乎全被两只凸出的复眼所占据,每只复眼里有1万~2.8万只小眼睛,等于其它昆虫的十倍。蜻蜒的这对复眼,要比其它昆虫灵敏,不管是飞行多快,那怕是瞬间即过的小虫,都能在蜻蜒的复眼中造成清晰的图像,科学家做过实验,一只蜻蜒在1小时里,能捕捉到40只苍蝇或上百只蚊子,用来提供飞行所需的能量。因此,蜻蜒不必特地停下来到处去寻找食物。这样,它就比其它昆虫飞得快、飞得远。
为什么蜻蜓翅膀前缘上方长有小痣
自从1903年人类发明了飞机以来,科学家在研究不断提高飞机速度时,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飞机飞行时,两个机翼会发生有害的振动,这种有害的“颤振”往往会造成翼折人亡的事故。为了消除飞机飞行中的“颤振”现象,科学家找到了抗颤振本领高超的者师——蜻蜒。
蜻蜒凭借强大的胸肌,扑动两对强硬的翅膀在空中疾飞,一会儿飞快上升,一会儿急速俯冲,飞行速度可达每秒钟18~20米,翅膀每秒钟扑动30~40次。蜻蜒的翅膀为什么能在这么急新速飞行中承受频繁的振动而不折断呢?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秘密就在蜻蜒的翅膀上。
在蜻蜒每对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颜色较深的角质加厚区,也叫色素斑。它像一颗小痣,称翼眼或“翅痣”。如果把它们切除而不损坏翅膀的其它部分,蜻蜒虽然仍能在空中飞翔,但是却像喝醉了酒似地晃来晃去,不能维持正常的扑动。
原来,正是“翅痣”的角质组织使蜻蜒飞行的翅膀消除了“颤振”现象。飞机设计师模拟蜻蜒的“翅痣”,在现代飞机机翼的末端前缘装置了类似的一块“加厚区”或配重,用以消除颤振现象。从此,飞机高速飞行时也像蜻蜒一样平稳灵活,避免了由于“颤振”而产生的飞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