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很冷很干燥,人们都穿了很厚的衣服,毛衣估计大多数人都会穿吧。可是你们发现没有,当我们脱毛衣的时候会突然产生电火花电的我们手臂一麻,为什么脱毛衣时会有电火花,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许多朋友们都不太了解,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人类对于静电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就记载了琥珀经过毛皮摩擦后能够吸引绒毛、麦秆等轻小物体的现象。16世纪英国宫廷医生吉尔伯特对这类摩擦生电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在他的著作《论磁石、磁体和地球大磁体》中,就曾把这类现象称为“电”,英语里“电”这个词就是从希腊语的“琥珀”一词演变来的。
到18世纪,法国学者迪费认识到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电:一种来源于经过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它们会相互排斥,称之为“玻璃电”;另一种来源于经过毛皮摩擦过的松香,它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称之为“松香电”。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米森布鲁克发明了用一种内外包裹着金属箔的玻璃瓶作为电的容器,瓶口上端接一个球形电极,下端与内侧金属箔连接。这种装置被称为莱顿瓶,在当时成为电学实验的供电源。此后,观看电的实验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娱乐。法国学者诺莱特有一次邀请国王路易十五观看表演,让700名教士手拉手排队,在排头的教士用手握住莱顿瓶的瞬间,这700个人因为电击几乎同时跳了起来,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当年在北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获得了一只莱顿瓶,他不满足于魔术表演,对电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和思考。他发现当雷雨云经过风筝上空时,风筝和整条风筝线都充满了电,线上的细丝都伸展开了。(注意,他并没有直接用手握住风筝线,那是很危险的!)根据一系列实验,富兰克林指出电和闪电是同一回事,由此他发明了避雷针来保护建筑物。富兰克林还提出“单流说”,即电实际是一种流体,存在于所有的物体之中,如果一个物体得到了比平时更多的电,它就带有正电,如果少了就带有负电;摩擦生电现象就是这些电流动所产生的,放电或闪电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
直到20世纪,人们才认识到物质的基本结构是原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在一般状况下,原子核内的质子与核外的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原子呈并不带电的中性状态。与富兰克林所设想的相反,由于外力因素导致脱离的是带负电的电子,电荷在物体的表面积累下来,就形成了静电。在日常生活中,行走或者穿衣都存在不断摩擦的过程,这些活动都可能产生静电。在干燥的冬季,带上静电的我们,在接触到金属的门把手或者钥匙的时候,由于手与金属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小,尖端瞬间产生高压放电,我们就感到指尖被电得疼了。
神奇吧,穿脱毛衣时候的电火花,原来是在悄悄地诉说着物质结构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