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星空,还可以看到很多的蝙蝠在天上飞舞。蝙蝠估计大家都比较熟悉吧,但听的最多的是吸血蝙蝠,其实他们还以昆虫为食,是唯一征服了蓝天的哺乳动物。蝙蝠为什么会飞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化石是最好的证据。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蝙蝠化石生存在大约5500万年前的始新世,那时,霸占天空的翼龙已经灭绝了,蝙蝠完全可以在蓝天中自在地觅食生存。不过,这些化石的样子非常接近于蝙蝠今天的形态,更早的蝙蝠化石一直都没有被发现。蝙蝠的祖先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又是如何完成进化的,都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并非没有线索。从蝙蝠的骨骼特征上可以推断,它的翅膀是前肢进化来的,上臂、前臂、掌骨和指骨都特别长,它们之间有一层薄而坚韧的皮膜相连,一直延伸到体侧、后肢和尾巴,形成了独特的翼膜系统。蝙蝠的翼手和爬行动物中已经灭绝的、曾在中生代独霸天空的翼龙惊人相似。为了飞向蓝天,两类不同的生物——哺乳类的蝙蝠和爬行动物的翼龙,采取了相同的进化策略。
科学家们相信,掌握飞行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蝙蝠的先祖很可能生活在树上,为了逃避敌害或者捕食飞虫,有时候需要从一棵树迅速转移到另一棵树上。于是,在漫长的适应进化中,那些在前肢上生出了皮膜、有助于在空中滑翔的个体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自然选择的结果使这些有利的性状遗传到了后代,并不断得到强化,最终脱胎换骨,征服了蓝天。
当然,蝙蝠并不仅仅在身体结构上改变,它们的细胞也在发生变化。科学研究表明,在空中飞行所需的能量是在地上行走的3~15倍,因此,要想飞起来需要更强的动力。在生物细胞内有一种专门负责供应能量的特殊结构——线粒体。2010年,分子动物学家张亚平院士和沈永义博士研究发现,蝙蝠的线粒体在演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显示它们细胞的能量系统也升级了。“里应外合”的全方位演化,蝙蝠飞上天空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很多蝙蝠具有相当高的飞行水准,但是和现代蓝天的霸主——鸟类相比,它们的飞行水平还是差了一大截。因此,处于劣势的蝙蝠在进化过程中尽量避免和鸟类直接竞争,它们中的大多数干脆选择在鸟类活动较少的夜晚出外捕食,白天就躲起来了。蝙蝠的这种错时出行,正是它们能生存至今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