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90后女教师成为36个孩子的“妈妈”

fby 2015-01-13 10:38:59 手机版

  近些年来,留守儿童以致我们国家和社会在关注的问题,为了给留守儿童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国家也是大力支持各种公益活动。李雪梅就是一名贫困山区的老师,他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学习知识,一个人承担起了36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想要了解更多儿童资讯吗?请看救助贫困儿童 让社会充满爱。

  最后的村小

  小铁锤敲响希望的钟声

  近日,记者历经长途跋涉,来到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石牌村小学。寒冬时节的大山深处,显得格外荒凉寂静。由于海拔较高,石牌村小学门口的几棵大树,叶子已全部飘落。

  来这之前,村支书刘德态告诉记者,石牌村小是朝天区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乡村小学,有学前班和一年级,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全校有36名学生,最小的3岁,最大的7岁,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留守儿童”。

  操场上立着一根旗杆,远远地就能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孩子们琅琅读书声,打破了山里的寂静。循声而去,在一排小平房的尽头,一扇红漆木门半掩着,这里就是教室。

  教室里有两个班级,以中间的火炉为界,一边为小学一年级,另一边为幼儿班,各18名同学。教室前后各有一块黑板,两个班的学生背向而坐,各自面朝自己的黑板。穿着桃红色棉袄的李雪梅,一会儿在前面讲台教幼儿班的孩子拼音识数;一会儿又到后面讲台教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每堂课,她要这样来回跑十几趟。而这样的生活,她已坚守了4年。

  教室的窗台下,摆放着一个铁榔头和半截锈迹斑斑的钢管。下课了,一年级学生刘倩用小铁锤敲响了钢管,希望的钟声在学校上空荡漾开来。

  去年,乡上准备将石牌村小撤了,把这里的学龄儿童都送到乡中心学校就读,但家长们集体挽留,希望能保住学校,让孩子们就近上学。李雪梅说,5公里路以内的娃娃都在这里读书,最远的距离学校单边要翻过几道梁,走两个多小时,最近的也要半个多小时。

  最后的老师

  36个孩子的90后“妈妈”

  两个月前,李雪梅刚做完月子,就迫不及待地回到村小为孩子们上课,“这36个孩子没我不行,我牵挂他们比牵挂我孩子的时候还多。”

  从最初的识字班,再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乡公立学校和如今的村小,石牌村小学已存在了半个多世纪。李雪梅说,生源最好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除了办小学,还办初中,学生最多时有200多人,教师有10多个。”后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昔日人声鼎沸的石牌村小如今渐渐萧条空寂,不过,孩子们每日清晨的琅琅读书声和下午放学归去的欢笑声,还是让大家感觉到了一点朝气和生机。

  “4年前,我高中毕业回到老家,那时村里正缺老师,村支书三番五次登门,恳请我留下来当代课老师。”李雪梅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缓慢地说着。她的声音很轻,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因为只有我一人,所以班主任、校长都是我了。”走在村里,不论谁见到李雪梅,都会亲切地叫她一声“小李老师”。

  刚代课教书那会儿,李雪梅才十七八岁。“我简直不适应。觉得自己都还像个大孩子,却一天要管几十个小娃娃,几乎每天下来声音都是沙哑的。我怎么就被孩子们留住了呢?”李雪梅叹了一口气说,像她一样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年底回家手里都有两三万的存款。她的一位同班好友到成都做营销,仅4年就买了车子还在城里安了家,而她每月仅1000元的工资。李雪梅的老公曾多次苦劝,甚至以“离婚”要挟,希望两口子能一起进城打工,可她均沉默以对。

  之前和李雪梅一起坚守的还有一位60岁的老教师,不过一年前退休了。“其实,以前也来过年轻老师,但是待不了多久,有的连学生的名字都没认完就走了。”李雪梅说,山里条件不好,也怪不得那些大学生,她之所以留下来主要还是因为是当地人。“如果我也走了,不晓得哪个还愿意来教这些娃娃?”这个1992年出生的女子,有点纠结,也有点犯愁。

  最后的坚持

  为了“留守孩子”而代课

  “最艰苦的那段日子都已经挺过来了。”李雪梅说,怀孕那段时间,她每天挺着大肚子上课,平时一个小时就能回家的路要走两个多小时。临近生产前一周,为了让李雪梅无牵无挂,在外打工的丈夫只好回家为她代课两个月。“后来听说有孩子见我没来上课,就不愿意回到学校,个别孩子还在家里休学一个多月。”李雪梅说,如果一开始只是为了代课而代课,那么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而代课。

  “孩子在家经常饿得哇哇叫。”李雪梅说,为了方便给才3个月的孩子喂母乳,她在学校周边的农户家租了一间小屋,平常孩子就由婆婆帮忙照顾。现在,李雪梅正自修本科文凭,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尽早考取教师资格证,有朝一日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陪伴这群“留守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