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京西名校数量增多优质生源回流

kina 2015-11-20 08:55:18 手机版

  长期以来,教育质量决定了教育水平,通常也会表现出东西部差距较大,由于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然后可以考进城里上学,因此大批的优质生源都会迁出,致使落后的地区继续落后,但是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名校数量增多,孩子们不用发愁择校的问题,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为什么还要去别的地方上学呢?所以,渐渐地优质的生源都会选择继续留校,生源流失现象逐渐改善。东西部教育差距也在不断地缩小,促使教育平衡发展。

  龚帅宇是北京市京源学校今年中考(微博)的第一名,目前他选择留在本校继续就读高中。无独有偶,去年京源学校中考第一名暨全区中考第一名的白静轩,同样选择留校就读,成为该区首个留区就读的中考状元。状元留区就读,这样的情况在以前并不多见。调查显示,几年前由于北京西部的教育相对落后,优质生源纷纷“外流”,到东城、西城或海淀等东部传统教育强区上学,有教育界人士把这种现象笑称为“一江春水向东流”。而目前,这种现象已大为改观。北京市教委官员认为,北京教育改革新政带来的利好,使得西部教育崛起,吸引了学生留区就读。

  “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区中考前100名,留在本区继续上学的不到5名。但这几年,随着石景山教育的发展,优质生源开始大量选择留在本区就读。以本区老牌示范校九中为例,今年该校中考前50名全部都留下了。”石景山教委主任郝显军认为,优质生源留区又将促进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

  对于这样的变化,同样曾遭遇过教育相对落后之困的丰台区感同身受。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的近三年内,在该区中考的前100名中,留在本区就读的数据分别是73人、85人、88人,留在本区就读的学生数在连年攀升。

  同样位于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区因为地处山区,此前的教育发展更加艰难。“几年前,门头沟大多数家长(微博)都是毫不避违地跟孩子说:你得好好读书,考好了就能去读城里的好学校了,甚至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出去。但这两年,有很多家长纷纷想要孩子回来读书。”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同样给出了一组数据:2013年全区中考前150名只有23人在本区就读高中,到2014年,前150名有54人在当地读高中。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谁不想回来呢?”李永生的一句反问,道出了优质生源回流的主要原因。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近年来,北京教育改革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为杠杆,撬动解决公平与均衡问题,各区域开始涌现越来越多的好学校。丰台、石景山、门头沟等区都先后引入了景山学校、北大(微博)附中附小、人大(微博)附附小、实验二小等优质教育资源。除了引入名校,各区还通过学区制、集团或集群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模式,将越多越多的好学校办到老百姓身边。

  有人说,教育质量差距较大是择校严重的症结。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授熊晓琳认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才能真正解开这个“结”。

  今年,家住丰台区张仪村的李女士没有为孩子上学的事儿发愁。因为家门口的新学校——北京十二中附属小学开学了。李女士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一开始还很担心学校今年能不能开学,孩子正好到了上学年龄,如果不能在家门口上学,还要跑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上学,接送孩子都是问题。”

  “挑来挑去,最终发现家门口的就很好,这两年北京的变化可真大。”家住门头沟区龙泉镇、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王先生如是说。家长们的满意来自对教育资源的认可,而这也是对近几年北京教育改革的肯定和支持。

  有意思的是,前几年,京西地区优秀生源常常跨区择校到东城、西城、海淀等传统教育强区上学,这一现象被教育界人士称为“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近几年,这一现象发生改观,北京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让京西教育迅速崛起,有效抑制了优质生源的外流,京西地区的优秀生源不再一江春水向东流。

  据统计,石景山区最严重的时候,区中考前100名,留在本区继续上学的不到5名。而现在,以本区老牌示范校九中为例,今年该校中考前50名全都留下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门头沟区和丰台区。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谁还想走呢?”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的一句反问,道出了留住优质生源的主要原因。

  现象

  京西名校群落数量惊人

  京西地区今年可谓是频出“大动作”,通过多措并举,不断扩充优质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布局。其中仅在引入名校资源这一举措中,在数量上便接近40所,且这些名校办学成果显著,逐步形成名校群落。

  “我非常希望也非常愿意把北大附小的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到石景山。”7月3日,在北大附中附小石景山学校的授牌仪式上,北大附小校长尹超郑重作出承诺,她本人也将一人执掌两校。据了解,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北师大(微博)附中京西分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石景山学校、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等学校均为引进的名校、科研院所资源开展的合作办学,且成绩不俗。

  在门头沟区,首师大附中、北京八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人大附小、北京景山学校等8所市区名校名园纷纷落户建校,同时该区还借助北京师范大学的力量,建成“京师实验小学、京师实验中学”, 探索教授办学模式,借助高校资源改进薄弱学校。

  同样,丰台区也积极引进北京小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清华(微博)附中等名校和中国教科院、北京教科院、北师大等教科研机构、高校前来办学。目前,引进优质资源创办学校达到21所,群众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服务。

  这一个个名校群落遍布京西大地,更有多所名校坐落在过去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或者落后的地方,它们的入驻,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教育难题,送去了改革红利。

  分析

  教育深综改催生名校群落

  自2013年以来,北京启动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在这场改革的前期,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成为其核心任务。让百姓享受改革的红利,拥有更多获得感成为这场改革的出发点。短短两三年,引入的名校以良好的办学方式和成绩让人瞩目,正在迅速满足老百姓家门口上好学的教育需求。

  引进名校长也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在石景山区,有一所民办学校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北京中杉学校。据介绍,中杉学校的校长王翠娟曾是中关村三小的校长,教学团队大部分来自海淀区中关村三小,此外该校在课程体系方面独具一格,并与国际接轨。以中杉学校为代表的高端优质民办校也为石景山的整体教育发展增色不少。“对于这样的优质民办资源,我们很欢迎,同时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条件,希望中杉学校能辐射带动周边学校。”石景山区教委郝显军主任介绍说,目前中杉学校的老师每周都回到五里坨小学兼课,负责主要学科教学,以此提升五里坨小学的教学质量。

  实际上,各区在过去也已经进行类似的探索,以门头沟区为例,多年前引进的北京实验第二小学、首师大附中等名校资源已经在当地产生良好的影响,学校也成为当地教育发展的领头羊。

  在引进外力的同时,各区也积极扩优“本土品牌”,将区域内优质学校做强做大。“石景山区也有自己的好学校,比如北京九中、京源学校等。”石景山区教委主任郝显军表示,“既然老百姓认可我们的学校,就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将本土品牌校打造成教育集团的领头校,由此带动一大批中小学(微博)发展起来。”

  丰台区有一批老牌名校,比如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丰台区第五小学等,它们在百姓中的口碑一直都不错。“内升”首先要发掘并发挥这些老牌名校的作用,通过举办分校、成立教育集团,实现丰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与石景山和丰台区不同,门头沟区则实施区内名校托管普通校方式发挥本土品牌校的辐射引领能力。“我区示范性高中大峪中学托管坡头中学,成立大峪中学初中部,与大峪中学高中部系统规划、共同提升。”李永生表示,初中部与高中部实现管理理念、硬件设施、课程体系、师资方面的全方位对接,提升了办学满意度。

  就这样,通过外引内升方式,京西三区借助教育领域深综改的东风,一大批新建校、更名校在各方的支持下迅速崛起,短短几年形成独特的京西名校群落。

  影响

  名校群落涵养区域教育生态

  能在家门口上北京十二中附属小学,张仪村的李女士不禁长长出了一口气,因为至少在未来的小学六年内,离学校近意味着孩子能够早上多睡会儿觉。实际上,未来李女士享受到的改革红利更有一大堆:小学就近入学,未来可能享受直升优质初中校待遇;位于京西三区,在中考时还能享受“名额分配”政策,还可以跨区考入优质高中;高考(微博)时,北京市有向农村倾斜政策照顾,还能享受双培外培等政策……一系列政策让家长们在左右衡量之后感觉,选择家门口学校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对于学校来说,名校群落的显现也让优秀生源不再一江春水向东流。“你可能想象不到,自己费心费力培养的好学生在升学前去了其他学校,那种失落感让教师很受伤。”一位知名学校校长告诉记者,“留住好生源,教师们也有干劲了,一系列新政也让学校的气象为之一新。”

  名校群落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它们纷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一大批普通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更有一批名校实施一校多址办学,这让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更大。逐步实现了整个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丰台区区长冀岩表示,“这不仅仅化解了择校难题,更是达到了涵养教育生态的目的。”

  ■相关链接

  北京市今年新增优质学位近3万个

  为了让学生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本市着力均衡配置资源,分好“蛋糕”的同时,扩大优质资源,做大“蛋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全市现有小学1040所,初中33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2.8万人。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15年“北京教育新地图”上,优质教育资源贯通的立体网络将成为一个新的显著特点。

  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东城区通过九年一贯制和对口直升两种入学方式,今年将有青年湖小学、雍和宫小学等17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可按一定比例直升171中学、东直门中学等优质初中。西城区今年确定了12所小学按比例直升优质初中。海淀区计划新建、扩建8所优质校,计划建设5对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学校。朝阳区启动该区最大规模中小学资源整合,新增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起始年级优质学位将新增约5200个。

  此外,本市还充分利用高等教育优势,依托在京高校和社会力量机构对口支持140所普通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11个市区级教科研部门的数百名“副教授级”以上的教科研人员,成为17所普通初中校的一线教师;23所高校支持39所中小学英语、语文等学科建设,并以高校附小、附中的名义创办25所学校。

  统计显示,今年,全市将新增优质学位近3万个,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