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地方,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但是如何定义一个学校是好的学校,那得看校长们的管理是否妥当,教师的能力是否可以,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完善等等。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中小学新校长们所要经历的“成长三部曲”,帮助校长们更好地胜任这个岗位,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对于任职不满3年的新校长来说,在岗位上会遇到哪些挑战?怎样与干部教师尽快达成共识?如何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近日,一场主题为“新校长,新思路,新未来”的校长沙龙在房山区良乡二中召开,5位来自不同区县的新校长,探讨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验。
第一部曲
定好位是校长工作的起点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路、管理风格等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工作。新校长只有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在学校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因此,准确地把握校长职业的角色定位,可以说这是校长工作的起点。
校 长不但要读懂教师、读懂学生,还要具有读懂自我的能力。北京市王平中学校长谢国平分析说,新校长要善于自我分析,明白自己的性格类型,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 足,在工作中尽可能扬长避短。“具备自我诊断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做好学习的引领者和学校变革的促进者。”
“互 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在谢校长看来,在这一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新校长,面临的挑战一定不同于几年前或十几年前,这就要求校长要 有情怀,要有思想,要有胸怀,能够从宏观上做好学校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微观上通过发展教师以促进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
与 谢国平的“读懂自我”观点一致,前门外国语学校校长杨梅将校长的自我发展归纳为“三知”,即知自我、知国家、知世界。她认为,思想力、沟通力和感召力是新 校长最重要的三个能力。思想力以学习为基础,以文化为底蕴,是教育管理者的“智慧”;沟通力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目的,是教育管理者的“技能”;感召力 以理想为方向,以信念为支撑,是教育管理者的“境界”。
有 专家曾经说过:“没有与世界先进潮流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当校长;没有丰富的德才学识和博大无私的胸怀当不了校长;没有抗挫折、耐劳作的坚韧精神和在矛盾困 境中奋斗不息的思想准备,绝对当不好校长”。新校长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这是站稳管理岗位的第一部曲。
第二部曲
校长要成为师生成长的导师
在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应当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 种各样的事情中。”“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人员都全神关注到这些思想。”与学校内部所有 的人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这是新校长迈向成熟的第二部曲。
在 谢国平看来,领导就是关心身边的人,学校里需要信任和尊重,这是实现共同价值的前提。因此,校长要具备读懂教师的能力,要熟悉教师团队的特点、文化,他们 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情况以及发展需求等,要把培养和激励教师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这些也是新校长必须具备的能力。”
经 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研之后,谢国平就带动各个利益相关者开始了学校的顶层设计。他认为,顶层设计不是校长行为,也不能是领带班子的行为,需要尊重历史、面 对现实、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微博)、社区的作用,多方面调研,多渠道沟通,在全面分析、探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学校的发展蓝图。 “只有整体架构了学校发展蓝图,广大教职员工才能有章有序地开展工作,学校的发展才能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行。”
作为新校长,免不了会受到来自干部、教师的“挑战”。在今年的职称评定中,北京十四中安定分校校长王斌就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何回应老师们对原来 职称评定过程的质疑。为此,他决定今年的职称评定要让制度来“说话”,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考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王斌通过分组座谈的形式,与所有教师代表都谈了一遍,了解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经过多次的碰撞,形成了新的议案,并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我相信尊重能赢得 尊重,真诚能换取真诚,如果其他干部或教师的意见更好,我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王斌说。管理上民主化,制度上人文化,这是新校长在校内达成共识的关键。
第三部曲
读懂学生不断优化教育服务
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校长努力方向。随着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传统的教育教学和教育供给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在通州次渠中学校长陈勇看来,校长应该具备读懂学生的能力。“读懂学生,就是要认真分析自己学校的生源状况、学生的家庭 状况、本地学生的时空特征、学生群体或个体的优点与不足、学生自身成长水平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等。”要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必须确定以人为本、符合学生 成长与发展规律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学校优质发展。
随 着课程改革步入新阶段,学校的课程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学走出书本、教室和学校,课程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这些新变化旨在为学生 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陈勇说,学校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有效地挖掘学校的、家长的、社区的各种资源,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课程体系来满足其成 长需求。
要 不断优化教育服务,校长还要有课程领导能力。房山区昊天学校校长李秋红认为,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新校长必须明白三级课程管理的内在关系,要规 划好学校的课程体系,做好学校课程的优化整合,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落实学科课程目标与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要求新校长要提高领导教学的能 力。”
在李校长带领下,昊天学校积极探索友善高效的课堂教学,以学案导学、小组学习、评价激励体系建设为抓手,形成了“学案导学,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读懂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新校长的成长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李校长说。
■专家视点
新校长也要做“明”校长
校 长对于学校而言,具有价值引领作用。校长不能只把升学率、分数当做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校长的价值观如果被功利裹挟,学校又该走向何方?北京教育学会初中 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认为,新校长首先应该追求成为“明”校长,明确自己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
吴 校长说,做一名“明”校长,首先要明确教育以及教育的价值是什么。不能将教育的价值与升学率、分数挂钩,要以育人为本,这是校长价值观的选择问题。其次, 还要明确自身对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为学生的学习“马拉松”储备足够的知识以及所需的技能与素养,这就是育人的意义所在。校长需要将这一 点清楚明白地传达给教师。
他 还指出,做一名“明”校长,在学生和课程的关系上要有明确的认识。课程就是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实现的过程,是让孩子通过学习成长的过程。严格 地说,课程应该是解决一个孩子“喂养”的过程,即学生到学校来“吃”什么的问题。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吃”进去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吃,是否能消 化了。
吴校长说,从“名”校长到“明”校长,考验的是校长在教育价值观上的定力。校长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脚踏实地办教育。在“明”校长的推动下,教育也将会走向深处,走向明天。
■微观点
设计好规划就有方向,完善好制度就有保障,建设好课程就有内涵,引导好评价就有动力,打造好特色就有抓手。
——杨梅
校长要认识到,“领导”就是关心身边的人,培养和激励教师是校长的工作重点。学校里需要信任和尊重,这是实现共同价值的前提。
——谢国平
校长要有教育家的智慧与执着,要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指引者,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者。
——陈勇
我们一直坚持“用心经营、用智谋划,用情感动、用法约束”的策略,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好务。
——李秋红
尊重能赢得尊重,真诚能换取真诚。管理上民主化,制度上人文化,这是新校长在校内达成共识的关键。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