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大事,为了统筹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全国各地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近日,北京众多优质中小学纷纷选择落户于河北,建立帮扶协议,为薄弱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智力支持。
■背景新闻
北京优质校 纷纷在河北办学
日前,北京五中分校大厂分校揭牌成立,这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又一所北京优质资源校在京外兴建分校。“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吸引我们在此办学的原因之一。”五中分校大厂分校理事会理事长、原北京五中分校校长杨春林说,北京五中分校大厂分校是一所包含小学和初中在内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未来三年,大厂分校还将兴办幼儿园和高中,形成全链条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已实现了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同步招生。
稍早时候,由北大(微博)青鸟文教集团与廊坊益田集团共同合作创办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北大附属廊坊益田实验学校项目也正式落户廊坊市永清县,该校位于永清工业园区,建成后可容纳3330名中外籍学生,是廊坊市引进的重点教育项目。
今年10月14日,北京市教委与河北省教育厅签订教育协同发展对话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事实上,在此之前京冀两地的教育交流互动就已日益热络。2014年8月31日,北京八中固安分校正式开学,该校引入北京八中的先进管理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体系,由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担任理事长,北京八中特级教师王金才担任该校校长。与此同时,北京广渠门中学也先后与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保定市雄县第一中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为伙伴校提供教育教学方面智力支持。
去年以来,河北省近京的廊坊、保定等地区不断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积极向京津地区借力引智,尤其是与北京多个优质教育资源项目进行了“无缝对接”。据了解,目前三地仍有一些教育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
■现象分析
教育合作形式呈现多样化
北京五中分校大厂分校实行理事会负责制,由理事会成员对学校办学理念、运营方式、课程建设、师资管理等作出决策,原北京五中分校校长杨春林任理事会理事长。
学校初中部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并完全移植北京五中分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做法和课程建设成果;小学部选用景山版教材,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东城区乃至北京市的教育改革成果。与此同时,五中分校本部专家教师将走进大厂分校校园,对新进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而五中分校大厂分校里各学科的老师,每周也将走进五中分校本部听课。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教师在参与河北大厂地区教研的同时,也将参与北京东城区的教研活动,“我们将融合多处教学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杨春林说,未来学校将在科技、教学、师资、课程等方面与周边学校优势互补、协同融合,促进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在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下,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在短时间内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北京八中派遣优秀专家、教师到固安分校指导教学,小学部也与黄城根小学教育专家建立了联系,学校同时还借鉴八中成熟的校本课程,开设了“金鹏科技论坛”、“阳光体育”、“雏鹰计划”、“社会大课堂”等社团活动,涵盖科技、体育、艺术、地方风俗及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广渠门中学与康保一中、雄县一中这两对手拉手学校之间,教学、管理和师资交流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据了解,目前双方学校以联合办学、共享教育资源、学习先进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等为重点,先后开展了成立教育工作指导站、揭牌成立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分校、举办校长论坛、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合作机制、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两地教师拜师结对、党员志愿者支教等多项教育交流活动。
京冀两地教育部门建立对话机制
今年10月14日,北京市教委与河北省教育厅签订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对话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协议确定,两地建立京冀两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主任、厅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两省市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协调解决两省市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两地也将组建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机制,组织开展交流活动,并建立信息发布平台。
10月2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2015京津冀高中校长论坛”在河北石家庄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校长等300余人就高中教育如何抓住机遇、主动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一体化下高中师生发展的新路径等主题进行交流。三地教育学会还共同签署了“京津冀一体化高中教育发展联合协议书”。
11月21日至22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区域教育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天津市教科院、河北省教科所、江苏教科院、上海教科院等多个单位14位领导和专家围绕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一体化,特别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等开展了研讨和交流。
京冀两地正式签署对话协作机制,是在政策保障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为两地教育进一步合作做好了顶层设计规划。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明,京津冀三地教育合作已从办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层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推进。有关专家表示,随着三地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下一步京津冀教育合作将呈现出更大的活力。
■专家观点
差距既是契机也是难点
有专家指出,当前决定京津冀三地教育协作发展步伐快慢的主要是政策,“有些教育合作是被动地配合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要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加强三地教育的协同发展,需要在行政层面,尽快完善京津冀区域教育治理结构和发展模式,构建高效畅通的教育协同机制,超越过往以省市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的分立的公共教育体制,缩小区域内部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
也有专家指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困难都源于三地教育存在的较大差距。以2012年京津冀三地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例,北京是河北的两倍多。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指出,对于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各地财政支持和居民分担成本的能力及愿望参差不齐,三地学校的现实关切、行业企业发展思路均有所不同,需要基于利益相关方契约协议,集小成于大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祝尔娟教授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跨界合作,需要冲破一些阻碍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需要通过协同创新来促进协同发展。“只有通过创新,打破一些发展障碍,促进要素流动,优化空间结构,才能释放被抑制的潜能,开辟发展的新局面。”
■校长声音
期待三地校际 交流常态化
关于京津冀三地校际合作,三地学校校长在不同场合提出了很多建议。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娄延国校长提出,京津冀三地都有优质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三地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以强校带动薄弱校促进共同发展。定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成立教师培训的校际联盟,利用假期多做交流,形成深度融合。“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京津冀教师的一体化发展。这个专门的机构,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目的是使交流和学习成为常态。”
河北省正定中学校长周庆还建议三地学校可以把自己认为有推广价值的课程贡献出来,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组织三地学生短期或长期的游学,除了在校园层面的交往之外,还可以建立学生家庭之间的广泛联谊,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三地的学校也可以连在一块,共同去研究培养学生,探索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性学生特点,提出一个京津冀学生共同的价值标准。”
在谈到京冀两地合作办学时,杨春林说,“我希望自己学校的步子迈得更‘稳’一些。专业资源的开放、周边学校师资的培训、对周边学校苗子学生成长的支持,我们未来都会一点一点去做。我们非常愿意在学校发展的同时,为推进整个区域教育的发展做点儿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