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上海3位老师赴英上数学课:用上海中学生教材讲课

kina 2016-02-19 12:00:50 手机版

   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更别说教育的方式方法了。但是,此前,3名中国教师共赴英国,用上海中学教材为当地的孩子们上起了数学课。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这可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老师们,深思熟虑之下做出的决定。而且这种方式所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进才实验中学三教师:中英教学各有特点

  2009年和2012年,上海学生连续两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实施的PISA测试中获得“世界第一”,受到各方关注。

  为什么上海学生这么出色?上海老师在教学方面又有什么独到之处?2014年4月,英国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正式启动了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项目之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2015年6月,市教委面向全市中小学甄选了34名小学教师和34名中学教师,前往英国“上数学课”。

  进才实验中学的林徐劢、胡轶群和徐昊3位年轻教师,分别在英国四所中学当了三个星期的数学老师。英国同行走进他们的教室,听他们用上海中学生教材讲课。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科林斯评价:“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系统简单,容易让学生接受。”

  更专注基本功

  毕业于华师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林徐劢是给诺丁汉明斯特学校8年级学生上课,内容分别是分数和整式。

  第一天上课,林徐劢感觉很“痛苦”:“我说分子、分母这些名词时,学生们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对于数学专业名词,英国学生都不太讲究,老师也没有严格要求。比如分子,就说“上头的数字”,分母就是“下面的数字”。而对于交换律、结合律等数学学习基本功,英国老师也没有系统地教过。林徐劢说,因此每节课的起点都很低,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复习开始,一些运算的技巧没有掌握到位,学习效率就没有上海学生高。

  林徐劢说,其实数学学习,扎实的基本功很重要。越往后数学越难,比拼的就是基本功和如何融会贯通地运用。

  更有个性逻辑

  在英国,几位老师在观摩当地老师上课时,突然发现了上海老师的“影子”。一位当地老师在上数学课前,用了3至5分钟进行热身计算,而且将当天课堂的主题根据难易程度分成了金、银、铜三个层次,逐个讨论和讲解。

  胡轶群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数学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其实英国的学生学得不比我们的学生少,但教学方式不同,学生能接受的也不同。”

  胡轶群说,他会在课前花3到5分钟将原先学过的基本知识引入当天学习的要点;英国老师会直接抛出问题,然后用一节课来讲其中包含的所有知识点。“我们则会把这些知识点拆分成三节课,每节课再根据从易到难逐个完成教学目标。”胡轶群认为,从情景引入,到最后总结归纳,还有中间环节的层层递进,上海的数学教学是很有逻辑和系统性的,这比国外“扁平式”教学方式可能更有效果。

  虽然国外学生的课堂更为自由开放,但在英国老师眼里,中国老师的课反倒更有个性。胡轶群说:“我们创造的数学情景,一些自创的概念辨析题,英国老师都认为很有创意,容易被学生接受。”

  更爱“抱团”打磨

  到英国教书,三位老师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基本不按教材教,教案全由老师自己确定。

  徐昊解释说:英国的数学老师要教不同的年级,跨度很大,每天又有4到5节课,所以一般而言,英国的老师相对比较独立,这和上海老师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更讲究团队合作。比如我们经常有教研组集体备课,每个年级有教研组长,还有市区一级教研员来交流,教研活动平台也很丰富。而英国老师之间很少有分享。”

  她举例说,比如我们的教材、教案和课件,甚至留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大多数都是老师们讨论研究,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这些经验的分享很受外国同行的推崇,“他们很羡慕我们有这么系统的教学研方式。”

  不过,三位老师认为,英国的教学方式也有他们的特点:“他们的教学关注更多的精英学生,而我们兼顾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侧重点不同,教学方式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