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都比较悬殊,不管是教育,还是饮食,所以,为了逐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让广大农村青少年们也可以想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能够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国家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现已使3200万农村学子受益。
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水平而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于2011年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年多,大大提高了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孩子们送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仅 “吃得饱”,而逐步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针对儿童青少年人群专门提出,要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保障工作;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强化营养干预,加大蛋奶供应,保障食物与营养需求。纲要同时设定了到2020年,达到全国人均全年消费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的食物消费量目标。
3200万农村学生受益于营养改善计划
据全国学生营养办副主任田祖荫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29个省份的13.4万所学校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超过3200万。也就是说,每天有超过1/2的义务教育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餐,有近1/4的义务教育学生在校能吃上营养餐。
“目前,共有国家试点县699个,受益学生2111万人,实现了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地方试点县720个,受益学生1123万人,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等部分省份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四川实现67个民族待遇县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田祖荫告诉记者。
“电子营养师”助力营养均衡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都还处在生长发育期,营养改善计划要解决的不仅是“在哪吃”、“吃得上”的问题,更要保障孩子们如何“吃好”,摄入足够的营养元素以适应生活、学习的需要。
“为了保障孩子的营养均衡,教育部专门开发了‘电子营养师’软件,对学生营养餐食谱中的营养构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免费提供给各试点学校使用”,田祖荫告诉记者。
在“电子营养师”的监测下,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营养需求也更为直观,针对孩子不同的营养状况,“营养师”会为他们量身定制营养食谱,营养餐中能量、蛋白质、维生素、铁等营养元素得到基本满足的学校比例明显提高了。
学生身体棒了 缺课率明显下降
田祖荫告诉记者,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学生营养状况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根据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第三方评估,试点地区学生饥饿感大幅下降、身高体重有所增长、身体素质有所改善、贫血率有所下降,营养不良问题得到缓解,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缺课率明显下降。
“这项计划切实解决了特别贫困地区孩子的吃饭问题,改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整体营养状况,对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田祖荫这样总结营养改善计划的三个成果。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实施与推进的关键时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近五年以来,基本解决了“在哪吃”、“吃得上”的问题。未来应着重在解决“吃得好”、“吃得营养”方面下力气。只有加快优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膳食结构,加大供应牛奶、鸡蛋等富含身体生长所需蛋白质及钙质的食品,进一步保障孩子“吃得好”,才能把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上一个新台阶,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获取均衡的营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