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都比较叛逆,一旦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不如意,他们就想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来逃避,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首先,这是一种置自己安危于不顾的不负责任的典型表现,其次,还让家长们跟着着急担心。所以,小编提醒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们,做事前请三思而后行。
南宁一个11岁女孩留下纸条离家出走后续
离家两天两夜后,兰兰被找到了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罗继梅
核心提示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南宁这个离家出走的女孩被找到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最近两天,一个11岁女孩兰兰留下纸条独自离家出走,急坏了她爸妈,也牵动了南宁人的心。网上网下都是各种寻找她的信息,本报也在官方微博、微信以及报纸上发布了相关内容。兰兰3月20日留书离家,3月22日被找到,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对关爱兰兰的亲朋好友们来说,这两天两夜的曲折揪心,终于宣告结束。
不停搜寻
不放过她去过的任何一个地方
在本报3月22日8版报道的寻人信息中提到,兰兰于3月20日中午12时许留下纸条离家出走,过了一天一夜,3月21日妈妈杨女士才在查看了道路监控录像后,发现兰兰离家的两个节点。之后线索就中断了。但找人的行动没有中断,兰兰同学的家长也都在时刻留意,帮助寻找。3月21日晚,有几位家长更是陪着杨女士连夜辗转多个监控地点,为寻找孩子有可能出现的地方的任何线索,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钟,终于有了点眉目:孩子曾在亭洪亭江路口附近坐69路公交车,并在南宁火车站下车了!不过,她到底要去哪呢?
找到孩子
同学妈妈
在一路口碰见她
3月22日上午11时20分许,杨女士和其他几位家长——琪妈、涵妈、小铭妈等一行人正准备从江南区出发前往火车站寻找兰兰,突然,琪妈接到了另外一位家长董女士(兰兰同学的妈妈)的电话,只听到董女士在电话里大声地对琪妈说:“我找到兰兰了!”在旁边的杨女士听到有女儿的消息,激动得一下子哭出来:“是真的吗?她在哪里?”
据董女士介绍,当天上午,她骑电单车经过星湖古城路口等红绿灯时,无意中转头向旁边看了一眼,突然,隔着两辆电动车她发现,站在旁边准备过马路的女孩就是大家日夜寻找的兰兰!董女士马上把车一锁,跑过去抓住兰兰的肩膀,并把她带到路边的安全地带。“当时兰兰是独自一人,脸色发青,样子显得非常疲惫”,董女士随即打电话通知琪妈。
母女相见
她不愿提
离家细节
杨女士听闻女儿兰兰被找到的消息后,一行人驱车即刻前往星湖古城路口附近,到达目的地车还没停稳,杨女士就迫不及待拉开车门,冲过去抱住女儿,母女二人相拥而泣。听到兰兰委屈压抑的哭声,几位家长提议带孩子去南湖公园放松心情,琪妈路上更是用咬耳朵,说悄悄话的方式打开兰兰的心扉。终于在南湖公园玩了几圈溜冰之后,兰兰展露出孩童的笑颜。
当天下午3时许,记者在一家餐馆见到兰兰和几位家长,大家有说有笑,兰兰也不时笑着参与谈话。但当问到她这两天去了哪里时,她低下头,并不愿多谈,但明确回答说想家了,也想爸爸妈妈了。至于她这两天独自一人在外面到底怎样度过?杨女士和几位家长暂时还问不出来,也不愿过多触及孩子的脆弱,“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比较重要。”“找到女儿我终于可以放心了”杨女士眼圈发红,感动地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表示以后会多花时间陪伴女儿,多和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杨女士也想拜托记者,借本报向帮助寻找女儿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令她充分地感受到了南宁“能帮就帮”的精神。
【对话】
两天两夜,兰兰去了哪里?
董女士:(刚发现兰兰时)你吃饭了吗?有喝水吗?
兰兰:吃了(声音很小,从口袋掏出一个包子)。
董女士:你晚上住哪?
兰兰:面包店。
董女士:那你知道爸爸妈妈找你吗?
兰兰:我有感觉到。
董女士想继续问下去,但神情疲倦的兰兰除了摇头或回答几个语气词之外,似乎不愿再多说话。
出于安抚孩子的心理,在场几位家长建议现在不要过多问孩子出走的事情。
专家观点
关注孩子情绪 多做正面引导
这个女孩为什么会有离家出走的心理及行为呢?心理专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韩庆宁分析,11-13岁属于儿童到青春的过渡期,11岁的孩子已进入了青春期前期,行为表现明显与儿童时期不同,情感慢慢变得丰富,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懊恼、苦闷、后悔等此类不良情绪,容易被骗。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正确指导,就会盲目地进行自我探索,甚至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更好地度过这个时期呢?这个时期最需要父母来引导,母亲不要过多唠叨,而父亲是女孩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异性榜样,父亲的正面性格尤其会影响到女孩,因此父亲要多与孩子进行正面愉快的交谈,要少谈学习成绩多谈孩子关心的事情。
离家出走造成的影响范围很大,往后怎么消除这件事情对孩子的负面心理影响呢?韩庆宁认为,社会热点事情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建议父母和孩子不要过多理会网络上关于这件事情的语言,而是多陪陪孩子,多安抚孩子,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能离家两天两夜独自生活,说明这个女孩的独立性较强,对父母不依赖,所以父母也应该反思孩子这样的状态。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对孩子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引导父母开始关注孩子,引导孩子多跟父母敞开心扉,不强迫孩子,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给予其积极正面的影响。 (罗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