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老师教育学生与家长教育学生的出发点往往是一致的,但是方法手段略有不同,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首先,家长和老师得统一战线,才能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日前,一小学老师在家长圈里发学生罚站的照片,遭到一众家长的围观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如果家长把老师的活儿都干了,还要学校和老师干什么?”
“孩子只是一个家庭的代表,你不知道自己的哪句话说得不对,就会由孩子这个导火索引爆他背后的那个家庭。”
“面对这种家长你做什么都是错的,他老早就把你当成敌人了。”
--
这两天林菁成了家长圈里的热门人物。
林菁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五一”放假前,林菁在家长群中被语文老师@了。语文老师说,她儿子最近汉字书写非常不规范,希望孩子利用3天假期好好练字,而且家长也要在旁边督促提醒。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语文老师这条@林菁的信息发布没多久,林菁就简短地进行了回复:对不起,我做不到。第一,我觉得假期里孩子应该好好休息玩耍;第二,我没有时间,自打他上学以来,上班几乎成了我的副业。
林菁的这条信息就像一个休止符,一下子阻断了家长群中以往“老师一条信息发布马上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家长回复”的热闹景象。
不过这种安静只是表面现象,林菁的回复拧上了家长群中的讨论开关,但是却拧开了很多家长的情绪。有些家长觉得林菁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于是“转战”到屏蔽了老师的家长群中继续讨论,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能“不再这样被老师拽着走”“如何能把对学校和老师的意见表达出来”。
这就是一场老师和家长的较量。
一直以来,家长和老师就是两个各自独立但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群体,这两个群体共同对孩子产生影响,最应该形成合力,但事实上,由于他们各自的出发点、所站角度、持有的教育价值观、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常常造成他们之间的错位、误解,甚至矛盾。于是,家长和老师之间,常常会发生或明或暗的较量。
而且,近些年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70后、80后家长又被各种教育理论武装到了牙齿,家长和老师更加势均力敌,这种较量便成了常态。
家长:表面支持 暗里吐槽与老师保持一种虚假“繁荣”
虽然林菁的回复激起了家长们的斗志,但是“战斗”并没有发生。
其实,这是当前家长和老师之间较量的常态:大多数时间里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不会提出异议,甚至因为害怕孩子受委屈的缘故,还会“表示支持”,以致“积极响应”,即使有意见也不会说出来,只会小范围内吐吐槽。
就像常霞。
“这个假期我过得比上班累多了。”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常霞所有时间几乎都用在帮助儿子完成作业上了。
常霞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度过了人仰马翻的适应期后,常霞“临时起意”计划“五一”带着儿子“下扬州”,但是,看到儿子的作业后,常霞改变了计划。
原来,老师把孩子们分了小组,要求利用假期排练小的舞台剧,假期之后就要在班里展示,同时要求孩子们适当准备道具。
“我一看这作业就知道孩子基本上不可能自己完成。”常霞说,又要选剧本、做道具,还要组织排练。跟常霞儿子同组的几个同学早就预订了出门的火车票、飞机票,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只能由常霞的儿子及另外一名同学完成,“剧本孩子们还可以参与选择,但是做道具和后面的排练没有家长协助孩子根本完不成。大家住得比较分散,如果没有家长接送,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根本没办法排练。”常霞说。
常霞和另一个孩子的家长一起用假期的前两天选定了剧本和道具,最后一天终于把7个孩子凑在了一起,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把舞台剧排了出来。
都说这一代中国家长比之前任何一代都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帮孩子排个舞台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抱怨?
“关键是这样的作业不是只有一次。今天舞台剧、明天PPT、后天做手工,从儿子上了小学开始,我帮他做PPT的次数比我自己的还多。”常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