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校园周边零食摊取缔 儿童零食分级制亟待实行

小崔 2015-01-01 13:12:05 手机版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学校的周围有很多卖零食的地方吗?如果有的话,那么你每天都回去购买吗?有些零食吃了对身体非常的不好哦,小朋友们一定要多多的注意才好,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日,校园周边小卖部一些廉价小零食含有大量添加剂和过量食用盐的现象被央视曝光。一袋148克的零食“辣条”含有11克盐,而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成人每天摄入量约为5克到6克,儿童的推荐摄入量更低。参考这项指标,吃了一袋“辣条”,超过孩子两天的食盐摄入量。此外,这些零食还含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因此,对儿童零食进行分级,从而帮助孩子控制各类物质摄入量的呼声越来越高。

  今年,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发布的《上海儿童零食消费习惯调查报告》就曾指出,因为缺少儿童零食分级制度,市场上“冒充”儿童食品的成人食品已经泛滥,容易导致没有辨别能力的儿童过量购买和食用,引发营养过剩、肥胖等健康问题。

  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秘书长吉鹤立建议,对校园周边的无证零食摊应予以取缔。儿童长期食用零食,会导致糖尿病和病态肥胖现象发生。以颇有人气的“张君雅小妹妹”草莓味甜甜圈(45克/ 包)为例,这款产品每百克所含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比高达59%,远高于成年人30%和未成年人25%—30%的日均限值。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指出,许多儿童之所以无节制地食用零食,主要责任在父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严格地规范孩子的消费量和频率。市消保委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个月,家长要为儿童支出185元用于购买休闲食品,超过八成的父母会主动给孩子购买休闲食品,近五成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就买。与此同时,家长对休闲食品的认识却很有限,64.7%的家长表示,如果看到休闲食品或饮料上出现“儿童”字样或形象,就会联想到“适合儿童”。

  相应食品标准的缺失也难辞其咎。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研究员刘波指出,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食品的标准,成人食品与儿童食品之间界限模糊,一些厂商瞄准“空白”,将成人食品包装成“儿童食品”,吸引儿童及其家长消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同时其各个脏器发育尚未完善,肝、肾等解毒功能并不健全,因此向他们提供的食品,不管在安全性和营养性上,都应该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郭红卫表示,要解决成人、儿童食品混淆的问题,有快、慢两条路可以走。比较慢的解决方法是推动国家相关部门改进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规则,要求厂商在产品包装上专门设定针对儿童的营养信息说明,便于消费者识别;比较快的解决方法,是由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制定儿童食品的健康消费指导,先告诉家长和孩子怎样选择健康的“儿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