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女生带手机进校未上交被学校"开除" 校方:多次违纪屡教不改

kina 2016-05-12 11:44:22 手机版

   当下,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已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尽管学校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杜绝学生携带手机,仍然未见明显成效。日前,河北一女生携带手机进校未上交老师,被学校给予“开除”的处分,对此,家长认为学校处理过于严苛,而学校则表示,学生多次违纪屡教不改,这样的处分并不为过。

  近日,澎湃新闻接到家长李先生反映,其女儿萌萌(化名)因为带手机进校,而被河北衡水市第十四中学“开除”。李先生对于校方如此严厉感到十分意外,称对于成长过程中犯的小错误,应该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

  十四中张副校长对此回应澎湃新闻称:“该生系借读生,校方并非将其开除,而只是将其退回原籍,不能在十四中继续借读。且该生在此之前有多次违纪行为,校方经过多重考虑,做此决定。”

  目前,萌萌在离学校四个多月后,已转入另一所县城的中学就读。

  家长:女儿借读美术特色中学,半年内被“开除”两次

  近日,河北一家长李先生告诉澎湃新闻,由于十四中是以美术见长的特色学校,他的女儿萌萌于2015年9月初,由衡水市第十三中学转入十四中学,开始借读生涯。

  记者在衡水十四中官网上看到,2015年,十四中在河北省美术联考中专业考试通过率高达99.2%。九年内,全校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美院等知名美院的学生共计200多名。

  原以为女儿转入十四中后,离名校更进了一步,可是李先生告诉记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萌萌两次因为“莫名其妙的小事情“而被学校“开除”。

  “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去年9月底,孩子早自习时往自己脸上抹了点护肤霜,被教导主任发现,训斥孩子怎么早自习总抹油,孩子解释自己觉得脸干只抹了一次,却被训斥。”李先生说,教导主任批评女儿“嘴太硬,不听话”,叫家长将孩子领回家。后来他向衡水市教育局反映情况,经过教育局协调,女儿才在40天后返回学校。

  然而仅仅过了4个月,萌萌就遭到第二次“开除”。

  李先生告诉澎湃新闻,今年1月班主任打电话告知他,说萌萌带手机进学校放在宿舍里,入学时没有上交给班主任,被教导主任查寝时查到了,要求把萌萌带回家。

  学校有规定,学生带手机入学校不交给老师,会被开除,为何萌萌明知故犯?萌萌的解释是,她回家后用手机拍了一副素描画想回校后在美术专业课上画下来,然后再把手机给老师。上课期间自己也没有在玩手机。

  李先生回忆道,当时他没有找到校领导,只得暂时把孩子带回家。回家后,女儿情绪很低落。这一次,校方始终拒绝回校的请求。

  校方:并非开除只是退回原校,该生多次违纪屡劝不改

  对于上述情况,十四中张副校长近日告诉澎湃新闻,校方对该生尽心尽责,在多次劝导该生无效的情况下,才做出此举。

  张校长表示:“就这一次查寝,我们在她的寝室中查出手机、充电宝、扑克、占卜用品、化妆品,这些都是校纪校规中明确规定不准带入学校的。除此之外,她早自习描眉化妆,上课时不时拿出小镜子来照照。我们说她一下,她还要很蛮横强词夺理。说‘你必须给我道歉,用词不准确’,学习方面也很不认真,从来不交作业,被老师逼得没有办法了,就随便画一张画,应付了事。”

  对于萌萌带手机进校的理由,张校长也认为“十分牵强”。“我们的专业课设备完整,是不需要学生带上什么东西的,而且老师会带着学生画。何况她连作业都不画不交。”

  对于家长的不满,张校长表示:“虽然他们家女儿只是借读生,但是学校也是尽心尽力,老师之前多次找到家长反映情况,和家长沟通。校方也关心她管她,让她好好学习,可是始终没有起色。”

  张校长表示,在多次劝导无效后,校方决定将其退回原籍,不能继续在十四中借读。“可能十四中不适合她,这也是为孩子好。而且她这个样子,我们也不能让她影响其他学生。”

  张校长认为,学校完全按照校纪校规办事,也按照规定的程序走流程。家长始终不依不挠,非得要孩子继续在十四中借读,校方也很无奈。

  对于此事,衡水市教育局回复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做法是符合规定的。借读本身就是学生和借读学校之间的协商结果,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手续、文件之说。学校对于违反校规、纪律的学生,有自主管理的权利。”

  教育界人士:应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今年3月初,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下称沧州一中)12名高中生因在校携带或使用手机陆续被劝退,后在教育局介入后得以返校;今年4月,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一名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自砸手机,否则就挂科处理。

  在此之前,广西、山西等多地也出现类似事件。在百度搜索“带手机检讨书”,共有多达300多万个相关结果。

  带手机进校越来越平常,学校这般严抓死打是否过严?

  江苏省某四星级中学班主任梅老师对此告诉澎湃新闻,学生带手机进校,易引起上课玩手机、做作业查答案、考试作弊等弊端,“但一般,学生带了进来,只要不做过分的事情,我是不会上纲上线的。”

  此外,梅老师分析到,这次事件带手机不是主要原因,学生的长久以来整体表现、体现出不守纪律才是主要原因。“类似不听管的学生,每个班都会有。如果不加以警戒,其它学生会去试探、学这些不良风气。一旦蔓延开来,班级管理会比较困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董标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制定校规并严格执行,属于“办学自主权”范畴,也是学校自律的体现,应维护并保障之。此次事件,学校并没有违规,高中教育并非义务教育,学生、监护人和学校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三方都有遵守约定的义务,也有解决约定的权利。”

  董标认为,学校规定不容许带手机,如当事人都不遵守,学校不予处罚,会给学生造成“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印象,恶性循环,贻害无穷。

  “带手机入校即开除”是否恶规?

  董标认为,对教育过程来说,通讯工具和其他现代技术一样利弊兼具。就像汽车方便出行但也会污染环境、造成事故一样,禁止带手机进校的规定,只提防其弊,这是不全面的、简单化的。但是,怎样充分开发手机之利,对学校来说,是个时新的、艰难的挑战。

  原则上学校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校规合理性,出台更好的处理方法,但在实际中困难重重。“一些学校容许带手机进校并处理得很好。比如课前将手机统一安置在某处,放学后自取。但是这就牵扯到放手机的地方、手机放置时是否安全、管理人员的负担被加重等一系列问题。现在生师比普遍过高,大量的教师常常超负荷运转,各类资源不足。”董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