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人生第一封家书让12岁孩子悄然长大

kina 2016-11-24 15:38:49 手机版

   在电报还未普及之前,家书便是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家书的内容大多是问候是否平安等等。但是其包含的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在当下这个数字信息时代里,大多数人是无法感受到家书的魅力的。为了更好的弘扬家教家风,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开展了“弘扬家教家风 树立家国情怀”主题活动,一群12岁的孩子们收到了人生中第一封家书,那么,他们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班会上,学生代表宣读家长信件

  “亲爱的孩子:你好!爸爸妈妈很久很久没有写过信了,也是你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跟你说话。有很多平时当着面讲不出来的话,现在可以在这封家书中谈论一番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长这么大从没以这种方式和你们聊天,感觉怪怪的,但却很真实。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家书,虽然没有相隔千里,但我依然感受到了字里行间中的温度……”

  这是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七年级17班李沛研的父母与她互通的家书。在电脑、手机聊天如此普及的年代,你是否收到过父母写给你的一封家书?而作为孩子的你,又有没有为近在身边的父母特意提起过笔?

  日前,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开展了“弘扬家教家风 树立家国情怀”主题活动,七年级18个班级700余名学生都收到了父母写给他们的一封家书。这一封封看似普通的手写家书,正悄然改变着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

  “一封家书”

  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了解到,家校共建历来是第一三四中学的传统。今年9月,新学期伊始,学校在深入推进软环境建设活动进程中,创新提出“弘扬家教家风 树立家国情怀”主题活动,继“传家风”、“晒家训”之后,又开展了“写家书”系列活动。

  活动中,七年级全体学生的家长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给孩子写一封家书。家书写好后要封装好,由学生带到学校,11月18日学校“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日上,家书内容才能揭晓。

  “虽然有些话妈妈平时也会和我说,但书信的形式跟口头形式比较起来,感觉还是有些不一样。我也非常郑重地给父母回了信。”七年级15班的同学朱鸿旭说,学校举办的这个活动,对他家每个人的触动都特别大。“我们特意把家风家训列了个表,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我爸爸还戒了烟,希望能为我做一个好榜样。”

  家校共建

  换种方式做正确爸妈

  此次活动不仅对学生和家长触动很大,参与其中的老师也被深深感染了。七年级15班的班主任黄慧告诉记者,她回家后也给女儿写了封信,女儿收到信后很惊喜。“在校我为人师,在家我也为人母。我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更应该是孩子的榜样。我们班的洪符昊天同学的父亲是练武术的,父亲武术精神中那种坚毅、刻苦在他身上一直有所体现。如今,七年级新生正值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引导更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将家庭道德素养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第一三四中学多次召开家庭教育讲坛,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与家长互动交流,共话家庭教育。“我们都是第一次做家长,面对孩子青春期的诸多问题总是很纠结。如今,在学校的帮助下,我要做个正确的老爸,转换爱孩子的方式,用父亲的教育给孩子一个灯塔式的引领。”七年级1班学生家长孙先生说。

  “家风”即“班风”

  为教育注入“活水”

  “家风”即“班风”,孩子在学校的一言一行与家风、家教密不可分。弘扬家风,也是树立班风。“教育一直都在与时俱进,如今光说教是不行的,你一张嘴孩子们都知道你要说什么。‘家风家训’正是换了一种形式,换了一种沟通方式。”有着近十年班主任经验的七年级12班班主任樊铭霞告诉记者,“‘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们班的班风是什么?’这个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明确的概念,也让这群12岁的青少年成长得更快了。”

  第一三四中学校领导表示,弘扬家教家风工作是学校教育携手家庭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教育作为民生工作最深层次的探索,也是第一三四中学办有温度的人本化教育的一项实践。学校鼓励学子“心中有榜样”,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与家庭教育的力量是分不开的。写家书活动的开展,意在深入实施家教家风工作,让好的家风世代传承。学校将以和平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关于软环境建设和家教家风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引领,做家教家风工作的推行者、践行者和记录者。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萧林熙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