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舍得投入,可是却很容易忽视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影响孩子的重要的因素,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才能够健康的成长。
很多父母非常爱孩子、重视孩子,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在爸妈无休止地冲突中成长的孩子,无不是在惶恐之中度日,深感烦恼和不安,造成了心理和品格上的扭曲在所难免。
■ 关颖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由此我想到,家庭暴力往往是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纠纷、冲突的升级,它已经构成了对家庭成员肉体或精神上的伤害,是违法犯罪行为。为反家庭暴力立法,除了惩治犯罪,对每个家庭倡导建立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夫妻而言,父母和谐的关系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夫妻冲突受伤害的不仅是当事者本人,还有无辜的孩子,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是非常深刻且难以弥补。
有个7岁男孩被老师怀疑有智力问题,妈妈带他找到心理医生。男孩在陌生人面前沉默不语,表情呆滞,反复询问也只以点头摇头作答。经了解,孩子在学校也是沉默寡语,不与同学交往,老师提问不敢回答,因过度紧张有时甚至会大小便失禁。心理医生认为这是典型的儿童缄默症。
孩子为何会这样?原来,父亲性情粗暴,经常打骂妻子,爸妈感情不和。4岁的一天男孩想去厕所,此刻正遇到妈妈大声吵闹、爸爸手执木棍追打妈妈,结果木棍打在孩子身上,吓得大哭不止,造成大小便失禁。随后,妈妈边给儿子洗澡边骂他,把对丈夫的不满统统发泄在儿子身上。从此,孩子有话再不敢对大人讲,落下了大小便失禁的毛病,还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好端端的一个孩子,就这样成了夫妻冲突的牺牲品。
显然,很多父母非常爱孩子、重视孩子,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在爸妈无休止地冲突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无不是在惶恐之中度日,深感烦恼和不安,造成心理和品格上的扭曲在所难免。
在情感方面,孩子由于从小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人情味淡薄、性情孤僻。对他人表现出冷漠、缺少责任感;甚至有的孩子对父母由失望到厌恶以致仇恨,进而产生反社会行为。
在情绪方面,受父母冲突的影响,有的孩子情绪变化激烈,消极情绪往往多于积极情绪,表现为喜怒无常,悲观失望,易发怒,易烦躁等。
在人际关系方面,在父母冲突频繁的家庭中,孩子缺少家庭成员之间友好相处的体验,不会相信人与人之间存在友好亲密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乐群性差,攻击性行为明显。
父母冲突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并不是直接的、暂时的伤害,却是孩子发生某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有个男孩学习成绩不错,但不遵守纪律,做“恶作剧”的花样儿层出不穷。父母很着急,却找不到原因。终于,老师在作文中看到了男孩的自述:“我的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可是我不快乐。他们在家里不是吵架,就是谁也不理谁。有一天,我又在学校干了坏事,老师到我家告状。老师走后,我看见爸爸妈妈在卧室里说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他们说些什么,可是我很喜欢他俩和和气气的样子。真希望老师天天到我家告状,那样我的爸爸妈妈就不吵架了,那该多好呀!”
原来,孩子以“恶作剧”这种独特的、极端的方式试图改变父母经常吵架的状况,可见用心之良苦,而父母却丝毫没有察觉。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意见不一而发生冲突不可避免。关键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之后,还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孩子才会不再为父母担心,也能从中了解通过冲突达到和睦的道理;还能够让孩子从中学到忍让、宽容等为人处世的本领。
如果父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生冲突,最好避开孩子。不然很容易使孩子在行为上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或者钻父母冲突的空子,讨各自的喜欢,由此产生某些非正常心理和行为。
家庭暴力必须禁止,夫妻冲突应尽可能减少,孩子需要和谐的夫妻“二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