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多给孩子一点发言的权利

书之意 2015-04-13 09:39:38 手机版

  孩子的成长是发展自和体力的过程,是孩子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自己去感知实现和探索。家长不应该什么事情都为孩子考虑,应该多给孩子一点自己选择发言的机会,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多关注教育自己的孩子。

  那天,他带女儿出去散步,路上正好碰见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他赶紧对女儿说:“叫叔叔。”虽然女儿没有吭声,但朋友的注意力还是立刻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朋友热情地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女儿生性有些胆小,尤其是遇见陌生人时,她一句话也不敢说。他担心女儿的沉默令朋友尴尬,于是抢先一步回答:“思诗,6岁了,这孩子脸皮薄,你别见怪啊。”待朋友离去后,他批评女儿:“刚才叔叔问你话,为什么你不回答呢?”女儿不服气地说:“我刚想回答,但被你抢先说了,我还说什么呢?”顿时,他惊愕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还有一次,女儿感冒了,他带她去看医生,医生一见面就问:“小朋友,你哪里不舒服?”本来这个问题应该让女儿自己回答,毕竟她才是生病的人,但他考虑到孩子年龄尚小,不能完全描述自己的症状和病情,于是他替她女儿说道:“头晕,流鼻涕,咳嗽,没有食欲……”随后,医生又问:“小朋友,你在哪所学校读书?几年级了?”这一次,我没有替孩子回答,而女儿却不吱声了。见此,我责备道:“真是一个没有礼貌的孩子,没听见阿姨问你话吗?”女儿仍然一言不发,弄得我十分尴尬,只好继续替孩子说话。

  一直以来,他总是责备孩子胆小怕生,不爱说话,现在他才明白,问题全出在自己的身上,是他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致使孩子丧失了这方面的能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充当着孩子的“代言人”,比如替孩子说话,替孩子穿衣服,替孩子系鞋带,替孩子背书包……于是,孩子渐渐失去了“表达权”“申辩权”“独立成长权”。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好,还觉得帮孩子解了围,而事实上,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其它方面的能力,可谓好心办了坏事。

  一位教育家曾说:“每一个独立了的儿童,他们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也许孩子不能像大人一样表现得优秀出色,但他们也基本能够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父母应该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即使个别孩子反应迟钝一点,家长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而不是替他说话,帮他做事。

  众所周知,“成长”是孩子发展智力、非智力因素、体力的过程,是孩子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感知,需要实践,需要探索。可以说,什么都可以代替,唯独孩子的成长不能代替。

  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认真倾听,掌握好分寸,并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嘴,还孩子独立自主的发言权,让孩子自己去表达他的思想,完成本该他自己完成的事情,坚决不做孩子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