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为什么孩子偏偏不做

kina 2016-10-03 13:31:14 手机版

  当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家长们就开始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思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希望他们将来能够自己独当一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孩子们似乎将其当做是耳旁风,只是听听而是。一旦开始实践,他们便怎么都不愿意自己动手,这是为哪般呢?

  好多幼儿园的小朋友明明自己都可以搞定的事情非要爸爸妈妈替她做,眼看上学就要迟到了,爸爸妈妈只好帮着做,这是为什么呢?已经学会的技能为什么又“不会”了呢?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时,怎样做才能在帮助孩子构建规则的同时又不伤害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妈妈怎么说。

  明明自己会,可就是不肯做

  小汤圆3岁4个月,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汤圆妈妈:每天上学之前,汤圆都会要求妈妈给她穿鞋、穿袜子,明明可以自己搞定的事情非要妈妈替她做。

  妈妈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真是束手无策。一会儿告诉孩子:“你现在上幼儿园,长大了,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可孩子会哭着说:“我不要长大,我还没长大。”

  一会儿,妈妈又质问孩子:“你明明自己会穿,为什么非要妈妈帮你穿呢?”孩子坚持着:“我不会穿,不会穿,我要你给我穿。”

  小汤圆坐在地上,来回摆动着自己的身体,双**错胡乱蹬着,用哭腔反复念叨着要妈妈给她穿鞋子穿袜子......可眼睛里就是没有眼泪。

  眼看上学就要迟到了,妈妈只得告诉小汤圆:“请你快点穿上鞋子和袜子,不然我就只能自己先走了。”说完,妈妈走出房门,假装离开了。小汤圆一见妈妈离开,立马大哭起来,脸上淌着泪水,很委屈地对妈妈说:“妈妈,不要走,等等我。”

  最后小汤圆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自己拧巴着穿上了鞋袜,两眼泪汪汪的对妈妈说:“妈妈,明天帮我穿吧,我自己不会穿。”看着汤圆哭花的小脸,妈妈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自己的坚持明明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却没想到最后演变成这样的结局。

  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时,怎样做才能在帮助孩子构建规则同时又不伤害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呢?

  面对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育儿老师是怎么支招的吧。

  老师在听到汤圆妈妈的问题描述后,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一:“妈妈是什么时候告诉孩子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袜子的?”

  妈妈回答:“最开始是刚上幼儿园的时候。”

  问题二:“妈妈告诉完孩子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袜子后,是不是一直都会坚持的执行呢?”

  妈妈回答:“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执行,赶时间的情况下妈妈就帮孩子做了。”

  问题三:“妈妈有告诉过孩子,为什么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袜子吗?具体的理由是什么?”

  妈妈回答:“我告诉孩子上幼儿园了,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袜子了。”

  在简单的提问之后,育儿老师迅速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告诉了妈妈解决方法。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做?

  妈妈原本想为孩子建构一个规则,希望她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但孩子却非要妈妈替她做,而且用哭闹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脑袋现在很混乱。

  1、妈妈的不坚持

  孩子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有时会要求她自己穿鞋子穿袜子,但有时候又会帮她穿鞋子穿袜子?那到底是可以让妈妈穿还是不可以让妈妈穿呢?

  2、孩子的不明白

  孩子不明白,在没上幼儿园之前妈妈都可以帮我搞定这一切,可为什么上了幼儿园,长大了就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袜子了呢?这会造成在孩子眼中,上幼儿园、长大等事情都是不美好的,从而产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

  说到底,是因为妈妈在给孩子构建这一规则时没有坚持到底,而且在告诉孩子为什么让她自己穿的理由时,不能使孩子真真切切地明白和心甘情愿地接受,导致孩子一听到妈妈说“自己穿”时就开始排斥和抗拒。

  孩子还小,她不明白“上幼儿园、长大了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么小的孩子,不会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从小开始成长起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洗脸刷牙、整理东西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规则的构建都是需要老师和父母的专业引领与帮助。

  当孩子抗拒时,绝对不要恐吓威胁她

  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绝不能简单粗暴地套用一个公式,也不能单方面地给孩子贴上一个无理取闹的标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用“再不自己穿鞋子穿袜子,妈妈就先走”的方式来恐吓威胁孩子,表面上看似乎本次问题已经解决,但长此以往,这种不良的互动方式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甚至破裂,更恶劣的是,妈妈的这种养育方式会被孩子全盘吸收,将来她长大后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如同诅咒一般。

  汤圆妈妈听了老师的话后,不禁一身冷汗,养育孩子真是一个体力+技术活,如同走钢丝一般,需要平衡的艺术,稍不注意就摔到自己挖的大坑里,难怪大家都说:“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孩子问题的背后都是家长的问题。”

  汤圆妈妈深刻反省之后,问老师:“还有什么补救的措施吗?怎样做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

  怎么做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

  1、一周内不要再坚持这一原则

  首先,汤圆已经对自己穿鞋子穿袜子产生排斥和抗拒心理了,那么在这段时间(一般是一周)内,妈妈就不要再坚持这一原则。如果孩子有需求,妈妈就尽可能地去帮助孩子,以此来慢慢消除她的抗拒心理。

  2、跟孩子玩游戏

  可以跟孩子玩游戏,比如孩子穿一只袜子鞋子,妈妈穿另外一只袜子和鞋子;或者帮孩子穿袜子穿一半,然后鼓励孩子完成剩下一半的工作。

  当然,在做这些事情时,不要让孩子知道这是妈妈故意的。这是一个过渡期,让孩子由抗拒到慢慢接纳的过程,时间大概再持续3-5天左右。

  3给孩子讲一个关于“长大了”的主题故事

  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仪式,比如,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长大了”的主题,告诉孩子长大了的好处,尽量描绘一些她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告诉孩子,长大了需要自己穿袜子穿鞋子,从而自然过渡到这一规则的建构。

  让孩子由抗拒到接纳,认为自己穿袜子穿鞋子是一件特别自然而然的事情。一定不要用夸张的鼓励或者有条件的奖惩方式,这会让孩子觉得事情是为别人而做的,不是为了自己。

  父母要有耐心且一定要坚持

  育儿老师还特别强调,家长在给孩子构建规则时,一定要有耐心,并且要坚持到底,要让孩子明白哭和发泄情绪是可以的、是被允许的,但是哭闹完毕以后该做的事情还是需要把它完成。

  就像我们成年人的工作一样,我们能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就甩手不干,拍拍屁股走人吗?让孩子学会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并懂得坚持把一件事情完成,这不仅培养了孩子坚持的毅力也培养了责任感。

  听完老师的解答,汤圆妈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孩子是一扇窗,透过他们,我们了解了自己被养育的过去;透过育儿,我们帮助孩子的同时也在成长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