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沙娣 2017-10-10 15:23:35 手机版

  良好的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就是好的家庭教育。今天小编分享的是成功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思想引导法

  中学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叫响“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的口号。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

  目标鼓励法

  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思想素质、文化基础、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多鼓励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家庭教育8个要点

  1家长如何缓解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2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3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心理的健康成长,加强法制教育。

  4加强家校联系,多与班主任、学生沟通。

  5家庭教育的合适分工。

  6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对进行孩子的“做人”教育。

  7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心灵的成长需要宣泄。

  8相信孩子,给予孩子自信心。

  家庭教育应关注的方面

  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

  孩子懂事以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天如何吃三餐才有利于健康;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要引导孩子做到:对健康有益的食物,不喜欢吃也要坚持鼓励自己吃下去,垃圾食品诱惑性再大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意念不要去吃。这些要求看似简单,要让孩子做到却不太容易。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以身作则,慢慢诱导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孩子吃饭时把韭菜挑出来,家长要明白孩子不吃韭菜的原因:吃起来嘴里感觉不舒服,所以心里面拒绝吃它。这时家长要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韭菜的营养价值———帮助人体消化、排毒、滋养阳气等,当孩子了解到韭菜对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时,心里面就接受这种食物了,此时家长再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先少吃一点,慢慢就吃习惯了。一旦发现孩子不喜欢吃某些食物时,适时地进行这样的引导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再比如方便面、麻辣条、薯片等食品孩子百吃不厌,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食品将会导致脱发,影响肠胃功能、视力等,知道有这么多的副作用,孩子很快就会远离垃圾食品了。实际上,在帮助孩子形成好的饮食习惯的过程中,孩子跟家长的关系会更密切,孩子的心性,如意志、毅力、对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

  孩子回家时,家长要留意孩子的言行,感知他们的心理活动,给遇到问题的孩子最及时、最有效、最有力的帮助。孩子乐时,家长也跟着乐,这时孩子的心理产生共鸣,会告诉家长自己快乐的原因:学习进步了,或是与同学关系发展好了,或是助人为乐了等;也可能是上网玩游戏、与同学生日聚会等玩高兴了。如果是前者,就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果是后者,家长心里首先要接受。出现这些情况纯属正常,要允许孩子偶尔放纵一下,但为避免孩子沉迷其中,就要采取如下措施,尽量多陪孩子:陪孩子说话、打球、跑步等,或特意买一些孩子平时特别喜欢的书籍、玩具或漂亮衣服。总之,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内心感到充实、踏实、愉快,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让他们感觉很轻松、很舒服,从而他们会喜欢听从家长的建议,远离一些不良诱导。孩子苦恼时,家长一定要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当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人对自己倾心的呵护时,就会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管怎样的情况,家长切记控制住负面情绪,对事情本身做出公正合理的分析,然后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如果是孩子错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立马改正这次错误。同时可适当安慰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执迷不悟,知错就改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是他人错了,要向孩子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人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不同,在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交往,与家人相处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而矛盾的产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受到的伤害并不完全是他人存心施加。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会理解与宽容,容他人之过,从而形成睿智、豁达、乐观、坚强、积极上进的好品质。

  关注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潜能

  家长们一定要消除一个误区:只有孩子学习好,考上了大学,孩子才能幸福,家才能幸福。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学习好并不能说明其他方面也好,学习不好也不能说明其他方面就不好,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成绩好、听话的孩子值得表扬,但家长一定要做好调控,避免孩子只会读书考试,将来适应不了来自社会的挫折而遗憾终生!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鼓励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喜欢学习了,成绩肯定会逐步提高。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着实不爱学文化课,就要及时引导孩子向其他方向发展,人各有异、人各有志,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优秀的家长能够发现孩子的潜能,并帮助孩子把这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记得多年前,我给初一同学当班主任时,班上一名学生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打架。通过多次的耐心沟通,孩子才告诉我,他就想做饭将来当厨师。我当时觉着太惊讶:一个小男孩怎么就会想着做饭的事?但这却是个事实。孩子虽小但心意坚决,初一没上完就辍学在自家的小饭馆练手艺了。后来这个孩子在餐饮业颇有建树。自己喜欢的、适应的便是最好的。想让鱼儿游得快就把它放入水中,想让兔子跑得快就把它放在陆地上。不一样的方式,一样的好结果。总之,现行教育阶段,提倡“快乐教育”,快乐指数包含着太多的因素:知识认知能力、实践领悟能力、交往能力、吃苦能力、忍耐能力、抗压能力,等等。家长要配合学校使孩子健康成长,健康发展、形成好习惯、好性情、好品格,给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