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家哈塔布曾说:“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主要有以下五个妙招:
培养孩子合群能力的妙招
妙招一:如何教宝宝分享
1岁多的洋洋在小区公园里玩,被邻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里的小车。妈妈要求洋洋“与小朋友们分享”,洋洋不乐意,妈妈好言相劝了半天还是死攥着不撒手,妈妈急了,把小车从洋洋手里抢过来,交到小朋友手上。
事件分析:
妈妈认为这是在帮助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但儿童心理学发现,3岁以下的孩子“物权”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他们心里会以为,“东西不在我手上,那就不是我的东西了。”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把心爱的钻石戒指送人你会怎样?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心头好拿给别人,孩子的感觉是类似的——生气,害怕,不理解。对这个叫做“分享”的游戏,孩子会越来越不喜欢。
妈妈帮一帮:
问孩子,“能把这个小车子借给小君玩一下吗?他会很高兴的!”同时跟孩子解释,“他只是暂时借一下,一会儿就还给你,这还是你的小车子。”孩子也许就答应了。看到小君借到玩具后兴高采烈的样子,他能逐渐建立起“分享让朋友高兴我也很高兴”的心理反射。
但是,如果这个玩具正好也是他当时最心爱的玩具,他的反应就跟妈妈碰到别人要借自己的钻戒一样,”不可以!” 妈妈也只能对小君说抱歉了。
妙招二:教宝宝和其他宝宝打交道
院子里有3个孩子正在玩奥特曼的游戏。4岁的松松也想跟他们一起玩,可明显这3个孩子并不希望多来一个队员。其中一个说:“你不会玩!”妈妈想带松松离开,可是松松舍不得走。
事件分析:
那3个孩子的游戏正如火如荼,加入新来的孩子意味着“打扰”。所以他们表现出“排斥,不耐烦”,是很自然的,并不带有成人理解的“羞辱”。只要被拒绝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沮丧难过,就说明孩子并没有受到伤害。 如果家长气呼呼地拉开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在把自己的“受挫情绪”强加给孩子。
对松松来说,他可以选择立刻离开,或者等待机会。一个心理脆弱的孩子的反应才是立刻离开。而选择留下来的孩子,说明他的内心够强大。
妈妈帮一帮:
处理孩子交往的矛盾,很多时候,妈妈能提供的最好的帮助就是:只要不至于发生严重的流血事件,如果不是孩子主动要求,不要干预。
我们来看看松松是怎么办的。松松站在3个男孩中的“头目”身边,不吭声,但在等待加入的机会。过了一会,“大古队长”随手推了他一下:“你,去查一下电脑!看看怪兽在哪里!”松松立刻假装敲键盘,然后汇报说:“怪兽在A地区!”“冲啊……”胜利队队员们,包括松松,都向“A地区”冲了过去……
如果妈妈当时把松松拉开,孩子将丧失一次多么宝贵的解决社交矛盾的锻炼机会。而坚持留下来,并最终用自己的人际智慧得到了进入集体的机会,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多么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