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怎么了?宝宝,你不要哭,待会儿老师带你……;咦?大班的孩子怎么还要哭呢?等等这一系列的话,每天在我们嘴里,都会重复发生,那么,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来处理这所谓的家常便饭呢?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一、离开妈妈而哭
记得教小班时,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刚离开妈妈的怀抱,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的感觉是恐怖,心慌,针对这样复杂的心理,我要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首先,要让宝宝感觉我可以替代妈妈,这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做起来很难,你比如:有的孩子午睡时,他需要抚摸大人耳朵或者身体的某个地方,作为一个大姑娘,也要耐心地陪孩子度过,慢慢的孩子从老师身上寻找到了母爱,他们怎么还会哭呢?
二、与同伴打闹而哭
小孩子之间,都不懂事,有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争打起来,老师插手去管反而增加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于是,我每天安排能力强的小朋友监督,当小老师,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去解决,慢慢的,每个人都当了小老师,自然这些打人的现象变少了。
三、因心情不好而哭
因为心理的需要没得到满足,孩子常常会哭,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顺藤摸瓜,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越哭越历。记得那次白沛文因为没有睡醒而哭,我怎么劝说他都不听,这时,也到上课时间了,我没过多的答理他,还是不顾杂音而认真的上课,当孩子们读拼音时,我就间接地表扬了他几句,不知是他要静下来听我说他什么,还是听到表扬心里高兴,这时,我听他的哭声变小了,然后我又讲到长时间哭对嗓子不好,以后如果说话不健全,别人不听怎么办呢?这时该幼儿的哭声嘎然而止,相信他不会再哭了吧!
“哭”,听起来多么平凡的一个字,但是当它在不同的场合,都有着不同的意义,甚至有人会因为高兴而哭,婴儿少许的“哭”,对身体还会有好处,而幼儿的哭,只要我们老师稍做调整,也会把哭变成一种笑或者是一种动力驱赶着我们向前播种,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