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人都觉得做慈善就应该低调,而且不留名,这样才是一个做慈善的正确的方式,其实不管我们低调还是高调,只要是真心做慈善就可以了,无需刻意去指责什么?比起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来说,高调做慈善也是一种光荣。
年近50岁的邵建波,做了20多年的慈善事业,被称为“活雷锋”、全国爱心形象大使,但他也曾遭遇过索捐者将其母气得当场吐血昏迷的情况。因其高调或“匿名留下一面五星红旗”等慈善方式,也被人骂成“作秀狂人”。(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唐伟:如果连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慈善方式,都无以获得尊重与理解,只能说我们还缺乏对慈善的保护环境,还少了一些对爱心呵护的社会素养,自然也就无以构建扎实的道德保障和支撑体系,慈善的传承和推广,道德的重构与弘扬,就会苍白而贫瘠,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慈善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哀。
毕晓哲:头顶“作秀狂人”的帽子,恐非空穴来风。是不是在慈善过程中给人以“显摆”印象?或者说,多年来的慈善过程中,是不是自觉不自觉地伤害到一些受捐助者的心理和自尊?身为多年来秉持慈善的善者,还是应反思慈善方式,尽可能做到慈善与公共评价标准的一致。
刘义杰:一个社会的慈善事业不可能一下子就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它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慈善从事者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过于高调,也可能是有作秀成分,但总体而言,对于为善者,整个社会理当回赠足够的善意,以促进社会慈善的发展与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