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朋友都知道玩具总动员,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它背后经历了多少辛酸岁月,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取得了成就,而是在它走向衰落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放弃它,一直想办法创新,才成就了今天的盛果。最初,它完全使用电脑动画技术制作的,开创了长篇动画的先河,之后,它创新采用人物配音。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振奋了一个个人的心,给人们强大的精神鼓舞。
《玩具总动员》把动画和电影推向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
“你们该不会是想让我唱歌吧?”当被邀请去为《玩具总动员》里的牛仔玩偶胡迪配音时,汤姆·汉克斯这样问道。
他的提问在当时一点也不出奇。1990 年代初期正是迪士尼动画片最辉煌的时候。世界上最大的动画工作室正一部又一部地推出类似于童话音乐剧的动画作品,《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用优美的音乐述说王子公主的故事,叫好又叫座。
邀请汤姆·汉克斯的皮克斯导演们回答了“不”。这些“叛逆的年轻人”不想重复迪士尼,只想做自己的动画。
1995 年 11 月 19 日,牛仔警长和他的玩具伙伴们一同出现在银幕上。这些玩具有了生命,显得真实,不止是因为形象变得三维立体了而已,还因为他们会嫉妒、会争吵,偶尔还担心自己被主人抛弃。
《玩具总动员》最终收获近 1.92 亿北美票房,在当年全部影片中位列第一。比票房更重要的是,《玩具总动员》从技术上改写了电影史。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电脑动画制作而成的动画长片,导演约翰·拉赛特还为此获得了奥斯卡的特殊成就奖。
而这部电影的诞生并不如你想象中一帆风顺,它背后复杂的商业故事涉及到皮克斯与迪士尼的人情纠葛,也是 PC 时代蓬勃发展的最好说明。
在它 20 岁的时候,我们来看一下《玩具总动员》为什么能够改写电影的历史。
《玩具总动员》系列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此前用电脑做动画无非是为了速度,但它证明:这可以变成艺术
1995 年《Variety》曾用电影里巴斯光年的口头禅对这部电影作出评价:“‘飞向宇宙,浩瀚无垠!’……《玩具总动员》已经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娱乐形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这里的“全新娱乐形式”一大半指的是《玩具总动员》是一部用电脑制作的三维动画长片。
1990 年中期及以前,动画电影是由迪士尼的手绘二维动画定义的。当时的动画师们还不太能接受电脑动画,有时候甚至连用电脑制图与剪辑都遭到他们反对。迪士尼在拒绝约翰·拉赛特的电脑动画短片《电器小英雄》时,他们这样否定他:“使用电脑动画唯一的理由就是能够让我们拍得更快或者更省钱。”
大环境再保守,总也有“开明”的人。在皮克斯负责技术的艾德·卡特姆从小就对动画十分痴迷,电脑动画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在大学里他学的就是计算机的绘图技术。
约翰·拉赛特也是,他被迪士尼辞退就是因为拍动画电影这个想法被后者视为异端。
当时的皮克斯其实主要是个卖技术的公司,它们开发图形计算机软件,帮助医药行业和政府部门绘图,所以也为动画电影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个生意如此难做,以至于它的老板、同时也是苹果和 NeXT 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反反复复想卖了它。至于为什么要去做动画片,有一个说法是,乔布斯觉得这样可以帮助卖电脑。
不过正如你后来看到的,这个卖技术的颠覆了传统的二维手绘动画的制作方式。
在《玩具总动员》的制作过程中,核心创意团队确定基本的故事后,不同团队分别开始创作角色、场景、道具,之后用电脑为角色和场景、道具建立三维模型(随后角色还会加上骨架、肌肉、皮肤)。
动画师通过模型上的控制点将角色的动作和神态设计得更细腻,比如胡迪光是脸部就有大约 100 个控制点。他们继而将角色和道具安排到场景内,用虚拟摄影机拍摄不同镜头,捕捉情绪氛围和故事重点;并用软件控制角色的表情和动作。最后几个阶段就是上色、加入灯光、动画渲染和进行最后的润色。
1995 年《玩具总动员》正式海报
“对它的制作过程了解越多,你就越敬佩它。” 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对《玩具总动员》鲜活、立体的视觉效果大加称赞。他特地举了巴斯光年的例子,星际宇航员像真人一样勇敢、灵活。
巴斯光年从安迪的床上一跃而起、展示自己的“飞行能力”时,他在玩具过山车轨道上转了一大圈,喊着“飞向宇宙,浩瀚无垠”,又冲向天去,凌空旋转。镜头跟随巴斯光年的视角,做出 360 度大回转。这幕甚至让观者略感晕眩。
“那真是太酷了。”不只有片中的玩具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