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在人体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患上白血病的人必须要进行骨髓移植才能够生存,骨髓在人体中有着能够造血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骨髓能够造血吗?骨髓造血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骨髓能造血?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红骨髓是成人主要的造血场所;黄骨髓为脂肪组织,一般不参与造血。骨髓造血好似种植粮食,必须具备种子、土壤和养分(包括水分)三项基本条件。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种子”,造血干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好比造血的“土壤”,造血微环境中微血管系统提供的各种造血要素如维生素B12和叶酸以及各类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造血的“养分”。
造血干细胞是人体各种血细胞的源头。造血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基质细胞,它们在造血活动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其中一类基质细胞可彼此连接成类似“网状床垫”样的结构,并可粘住造血干细胞,让它在“床垫”上吸取微血管提供的造血要素,稳稳当当地生产后代;另一类基质细胞可分泌多种刺激和调控造血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造血干细胞生产后代血细胞的“流水线”并非直线到底,而是要经过一定阶段分出多条“支线”。当造血干细胞所生产的后代血细胞发育进行到多条“支线”的“岔道口”时,这些细胞因子可发挥“导航”作用,引领它们分别向特定的“支线”继续分化增殖,最后趋于一种类型的成熟血细胞。如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参与下,造血干细胞的后代血细胞向粒系细胞方向发育成熟,生成中性粒细胞;在血小板生成素刺激下,它们会向巨核细胞系方向发育成熟,生成血小板;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下,它们向红细胞系方向发育成熟,生成红细胞。这些成熟的血细胞最终进入人体外周血循环,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成熟血细胞有一定的寿命,如红细胞平均为120天,白细胞为5~7天,血小板约为2周,届时会自然衰亡。若发生出血或炎症等意外情况,可导致成熟血细胞的丢失和破坏,造成外周血循环中血细胞数量减少。因此,人体需要造血干细胞不断地生产后代血细胞,以弥补外周血循环成熟血细胞数量的不足。
造血干细胞生产后代血细胞的模式是由一个造血干细胞分裂成两个性状与母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代造血干细胞。其中一个子代造血干细胞保持静止状态,留作“造血种子”,以备后期造血需要时动用。造血干细胞这种保护自我数量恒定的特性,被称为“自我复制”或“自我更新”。另一个子代造血干细胞通过进一步分化增殖,衍生出后代血细胞,最后发育成各种成熟血细胞。
正是因为骨髓具备了“种子”、“土壤”和“养分”这些必要条件,人体的造血功能才得以正常进行,最后产生的各类成熟血细胞能按各自比例经过骨髓血窦内皮细胞被释放至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