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爬山吗?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爬到山顶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其实这样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有利于自己的健康。细心的你估计会注意到大部分的地方山顶都是尖尖的,可是为什么太平洋中的许多海山顶是平的呢?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海底不仅像陆地上一样有广阔的平原、纵横的沟壑和连绵的群山,还有一种陆地上十分罕见的平顶山,称为盖约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系教授赫斯在太平洋中首先发现和命名的。它们或是孤峰,或成串排列,被削平的顶部直径达5~10千米,装得下一个国际机场的跑道,底部直径是顶部的两倍,你可以绕着它跑两个马拉松。
当时正处战时,谁也没工夫去深究。战争结束后,科学家在平顶山上找到大量玄武岩,证实它们是火山熔岩喷发堆积的产物。让人纳闷的是,平顶山的顶是被什么力量削平的?
赫斯认为,平顶山曾是露出海面的火山岛,它们的顶部是被海浪长年累月侵蚀磨平的。后来人们果真从平顶山顶部找到一些圆溜溜的玄武岩砾石,证明海浪曾经的作用。赫斯假设形成平顶山的火山要不高不矮。伸出海面太高,成为岛屿,海浪力量再大也奈何它不了;低于海面太矮,则海浪作用不到。
由于许多平顶山上部覆盖了厚厚的珊瑚礁体,也有人认为,平顶山的顶部曾是接近海面的火山口,珊瑚在四周繁衍形成环礁,经过漫长岁月,死去的珊瑚堆积在火山口,最终将它填平。
无论是磨蚀还是填平,平顶山的形成必须在海面附近,可是为什么如今的平顶山大都在海面1000多米之下?赫斯后来提出了著名的海底扩张理论,不仅解释了平顶山下沉的现象,还解释了诸如“为什么海底只有薄薄一层沉积物”之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根据这个理论,当洋壳从大洋中脊向两边扩张推移时,平顶山也一起侧移,逐渐下沉。越老的平顶山移得越远,下沉越深。比如太平洋中部较年轻的平顶山一般距海面1500米左右,而阿留申海沟附近的平顶山,已在海面2700米以下。海底扩张理论被称为“地球的诗篇”,引起了地球科学的大变革,从此板块构造理论才开始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