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住在一个舒适有时尚的地方,每次出去游玩,看到外面如此多的古建筑非常的经典好看,欧洲园林大家有过了解吗?它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的园林,可是为什么有的欧洲园林会出现“中国风格”呢?
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欧洲古老的建筑艺术进行了频繁而充分的交流。17世纪以来,中国与欧洲在商业、宗教和政治方面的交往不断增加,有关中国园林的信息便开始传入欧洲。这些信息有的来自出口欧洲的瓷器、刺绣等商品上以园林为题材的图案,有的来自游历者、使节和传教士对于中国园林的记载。这些并不完全准确的信息一时成为欧洲人模仿中国园林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欧洲园林的原始资料。
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的思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具有中国风格的园林作为浪漫主义思潮推崇的异国情调的一部分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出现了受到浪漫主义影响并带有中国风格的由叠石、假山、山洞和拱桥组成的园林,这种园林的风格与西方传统的几何式园林布局风格大相径庭。
18世纪中叶,威廉·钱伯斯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园林在英国的提倡者。钱伯斯年少时曾在中国的岭南地区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接受建筑学教育。他在其著作《东方造园艺术泛论》和《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园林、建筑和家具等。钱伯斯在受建筑学教育以后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因而书中的一些数据主要是凭借早年生活的记忆记下来的,难免产生误差,但他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园林的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重视对自然风光的剪裁、提炼和集中。钱伯斯认为,具有欧洲风格的园林虽与周围的乡村风光完全融合在一起,但它毕竟缺乏创造力。所以,他在伦敦的基尤植物园营造了一片中国景区,景区中一座仿中国风格的宝塔拔地而起。钱伯斯的成功使得当时在英国营造具有中国风格园林的人越来越多。
打那以后,园林建筑中的“中国风”进一步向欧洲大陆刮去,德国卡塞尔附近的威廉阜花园、德绍附近的奥朗宁波姆花园、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德洛特宁霍尔姆花园都成了带有中国元素的园林。连意大利和俄罗斯的部分园林建设也被卷进这股旋风中去。
不过,在那个时代,欧洲人对“中国风格”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很多情况下“中国模式”甚至于同“哥特式”混为一谈。大多数造园师仅仅根据间接了解到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来完成园林的设计。其实,这种情况也差不多同时发生在中国,当时圆明园的设计师明明在兴建西洋楼,却以琉璃瓦覆盖了屋顶,这属于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理解偏差现象。说得好听一点,也算是一种小小的创意吧。随着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渐渐平息,这种并未把握中国园林真正精髓的所谓“中国风格”的园林不再流行。
当今世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一些真正能够体现中国园林艺术成就的精品园林因而陆续在西方国家落成。比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中国式园林“明轩”,以苏州网师园的一部分为蓝本,造得精彩别致,堪称境外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但它与18世纪由欧洲人建造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园林并无直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