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园足球日渐普及,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足球运动,并爱上足球运动,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全面深化校园足球改革,其中,明确指出将学生足球运动技能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学年安排40课时。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贺迎春)教育部日前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进一步深化校园足球教学改革,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
《指南》以目标引领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了解足球的基本知识,具备足球比赛的基本能力。初中阶段主要是掌握足球比赛的基本要素和竞赛规则,提高控球能力,能够在对抗条件下展现足球基本技战术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是进一步发展对抗条件下的足球技战术能力,培养特长技术和位置意识。
《指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校园足球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小学至高中每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时比例和教学要点。第二部分是小学至高中每一年级的课次教学内容示例,在课次内容示例安排中,强调了主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各课次内容的衔接,注意足球教学的完整性。《指南》按照每一学年40课时设计,略超实际课时,供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参考和选择使用。
《标准》)是评价学生足球运动技能和评估校园足球及衡量各地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依据。从球感、运球、踢球、身体素质和比赛能力五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足球技能水平。根据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能的规律,《标准》将学生足球运动技能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测评内容体系不同,每个等级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