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个全球性的现象,不只是在中国发生,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尽管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校园欺凌仍旧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日前,北京市中关村二小发生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动荡。
连日来,“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13日晚,记者来到中关村二小,该校校长杨刚及三位孩子的班主任吕老师,就校方回应为何滞后、为何校方认定此事为“偶发事件”等社会关注问题作出回应。校长表示,会尽最大努力,让明明早日回到校园。
此前,中关村二小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遇“霸凌”,在学校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出现失眠、恐惧上学等症状,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记者14日从学校获悉,亮亮(化名,扔垃圾筐的同学)和军军(化名,发笑的同学)的家长已向学校提交书面道歉信,向明明(化名,受到伤害的同学)及其家长致以深深的歉意,表示“这事对3个孩子都是人生的一次经历”,将对孩子加强教育。
为何学校没第一时间澄清事实?
记者:学校为何不在第一时间澄清真相?
杨刚:当时不发声是为了保护孩子。我始终认为,教育的问题不能用社会评判来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解决,不能按照成人的手段,把孩子的问题推到社会的风口浪尖。
我们必须保护好三个孩子,保护好学校所有孩子。包括学校发的第一个声明,也是希望大家善待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产生误解,认为我们强硬、态度不积极,其实不是这样。
记者:学校为什么定性为“偶发事件”?
杨刚:根据我们调查了解,这三个10岁孩子不存在一方长期的、想好了就在这个时间、地点对另一方进行攻击的“蓄意或恶意”,他们平时关系还不错,彼此交往也是平等的。孩子在做事时有非理智成分,有时是突发奇想,没有考虑后果。扔垃圾筐和发笑的两个孩子都是偶然去上厕所,不是约好的。
事发后,学校一直积极协调,三个孩子很快就和好了,两个欺负人的孩子也认识到错了,只是家长间还没协调好。对于孩子出现的矛盾,我们完全可以用孩子的方式去解决,但现在往往用大人的方法去解决。
此外,何为“校园欺凌”,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但比较宽泛。不同年龄有不同情况,行为、语言的界定也需要细分。即便界定清楚了,怎么去处理?处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是教育而不是惩罚,学校不是法院,不是评判的角色。
学校在事件处理中有何不足?
记者:三位孩子的性格特点如何,平时相处如何?
吕老师:三个都是好孩子,是正常的同学关系,平时没有异常的情况。明明是体育委员,作为班干部很负责,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成绩不错,而且兴趣广泛;亮亮比较内向老实,平时话不多,特别爱看书,会好几种乐器;军军性格比较外向、调皮,成绩也不错。
记者:学校在处理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难点,为何小摩擦会引发如此大的舆论?
杨刚: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影响,我基本不是网民,不太懂新媒体和网络。但我们所有初衷都是做好教育,对每个孩子负责,今后依然是这个思想。
我们在处理过程中有不足,首先是面对新媒体的发展,我们每个人,至少要了解互联网,不能仅站在教育的范畴内看问题。另外学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具体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把学校的保障机制做得更到位,为孩子提供更安全健康的环境。
学校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记者:学校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杨刚:发生这样的事情,作为校长我深深自责,也表示深深歉意。我们处理这件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孩子,希望尽快解决,希望孩子们受到的伤害最小。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让明明能够早日回到校园,老师同学们还是一样爱他、喜欢他。我相信,只要坚持为了每一个孩子好,不掺杂成人的主观臆断,这件事肯定能解决好。爱每一个孩子是老师的天职,这也是教育的本质。
吕老师:明明不来上学以后,我通过短信、微信,还有打电话跟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每天还会发当天的学习进度和一些学习任务。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跟学生们说,你们走进这个校园,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我爱你们每一个学生。明明现在没有来上学,我非常心疼他(哭)。学校也好、我也好,其他老师,还有我们所有的孩子,都特别盼望明明早日回到大家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