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情绪,高兴、愤怒、悲伤都会一一表现出来,一方面给家长们带来了诸多欢喜,另一方面,却也让家长们感到非常头疼。就比如孩子们愤怒了就爱发脾气,有时甚至有点无理取闹,家长们感到非常头疼。那么,做家长的,到底该如何引导呢?
一个2岁的小男孩正在玩积木,可当他尝试了许多遍都没有把一块积木摆好时,他开始发脾气,并把所有积木都推倒了,而且还开始哭泣。
为什么会这样?父母该怎么办?在回答问题前,父母需要先了解一下,婴幼儿能否知道自己是谁。
曾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人们在婴儿的鼻子上偷偷地抹上一个红点,然后让他坐在镜子前面,看他是否会碰触他们的鼻子或试着抹掉这个红点。
通常情况下,8个月大的婴儿,很少注意到自己在镜中的影像;而当他12个月大时,就似乎对看见红点而感到吃惊,但不一定会试着碰触自己的鼻子或试着抹掉红点。
但多数婴儿到17个月甚至24个月大时,他们就会做出反应。这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表现出明确的自我感。
所以,前面提到的2岁男孩之所以会发脾气,说明他们有了自我感,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缺乏能力去做一些对他而言相对困难的事情。
那么,如果宝宝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去引导呢?
“嗨宝宝”认为,无论是把宝宝抱过来安抚而不让他继续下去,还是直接由父母替代完成,或者任由他发脾气并要求他继续下去,都不是正确的方法。
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宝宝玩玩具的状态,如果在他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好的事,就不要去打扰他;而一旦发现他在完成某项事时,遇到了困难,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并非替代他去完成,而是诱导他降低难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如果他摆某块积木遇到困难,那么父母可以帮助他完成,同时与他进行分工,让他去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积木摆放。
因此,“嗨宝宝”尤其强调,父母一定要按照自己宝宝的自然成长规律,去为他创造更多自由发展的环境。虽然,多数宝宝大体成长规律相同,但彼此间的差异仍很明显。
如果父母在培养宝宝认知能力、身体技能等方面,总是用平均标准或以其他孩子为标准进行要求的话,就可能对宝宝的心理成长造成伤害。
“嗨宝宝”曾经介绍过的蒙台梭利的一次观察,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玩玩具,竟然将简单重复的动作进行47次,以至于周围发现的一切事都没有干扰到她。
这充分说明,当孩子自我觉知开始发展后,当他们能够开始知道自己是谁后,他们也逐渐在了解自己的能力。如果按照自我的成长规律发展,在没有成人干扰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加专注,成长速度会更快。 (据搜狐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