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改变教学方式从小学开始

fby 2014-11-19 15:36:44 手机版

  人与人之间会出现学习彼此的行为,更何况是朋友之间,所以近来30位小学的校长发现,最好的同伴间会互相的学习,但是互相学习要学习对方的长处,彼此进步达到共赢。那么就来分享一下下面的案例。

  当许多大学生尚不清楚何谓“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时,让一批小学生体验这种学习方式,是不是为时过早?但有30所小学的校长不这样认为。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这些学校在名为“桥”的项目中尝试了这种教学方式,发现“最好的学习就是同伴间的互相学习”。

  不久前,他们齐聚重庆市的巴蜀小学,在第二届小学教育国际会议上,展示、分享了桥项目的学习成果,包括走桥、画桥、说桥、造桥等。

  桥在这里被视为“沟通原本相互隔离的物、人、知识间的媒介”以及“引向新目标的途径”。北京中关村三小打破年级和学科界限,为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家校间架起了合作学习之桥。该校一位语文教师首次在自己的课堂里与音乐教师合作,并利用学生的沙画,完成了有关桥的诗歌教学。浙江金华市环城小学希望“给孩子们提供一片只有孩子、没有父母、没有老师、没有约束的空间”,创建了“星期八圆梦村”,在周末的一天由学生们自主规划、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开辟了快乐影吧、宠物租赁公司、雅舍茶馆等。

  主办此次小学教育国际会议的是全国小学教育联盟,一个由30所小学自发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它成立于2012年2月19日。“我们希望团结起来,围绕教改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联盟理事长、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说,这些年,教育界提出了很多理念和口号,如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喊了多少年,总是缺乏操作性。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口号落到实处。在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教授们的支持下,全国小学教育联盟确定以“基于项目的学习”为抓手去改造各自的教育。

  他们借鉴了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确立的“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八大要素—重要的内容(学生们基于生活与兴趣发现它很重要)、学生需要知道什么、驱动性问题、学生的声音和选择、21世纪的技能(如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以及使用技术)、探究和创新、反馈和修改、公开展示成果—以努力使这种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而不只是热闹一番。但对师生们而言,这是艰难的挑战。

  即便在北京中关村三小,“基于项目的学习”也是新鲜事物,一些老师刚接触时,“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与其他老师合作,他们习惯了单兵作战的教育生活。该校曾经有一段时间,老师们吃饭时都按学科分类,语文老师不会与数学老师坐在一起。刘可钦校长说,种好自己的田,忘了邻家的地。要孩子合作,老师们也得合作。她要求打破学科间的隔阂。但有人质疑说,小学教师上上课不就行了吗,搞什么项目学习?“为了孩子的一生,必须这样做。”中关村三小的张文峰老师说,她提到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学生毕业走进社会后,没有作业,只有项目,要给孩子们离开学校后能带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