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什么样的赞美方式对孩子最有效

kina 2015-12-20 11:00:43 手机版

  赞美并不是一味的阿谀奉承,而是发自内心的、给人无限动力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式去赞美孩子,使孩子内心暖暖的。促进他们天赋的发展,帮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那么,家长们开始好奇了,什么样的赞美才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呢?现在就赶紧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情境一:

  读幼儿园的仁杰兴奋的跑来,拿了一张他的画作给你看。你很热烈的赞美说:“你画的这棵树真漂亮!”他一脸失望的回说:“这是精灵!不是树!”

  情境二:

  仁杰升上初中的第一天,数学老师为了查看班上同学在小学时代的基础,出了一张题目简单的考题做为诊断,结果仁杰考了九十分。发考卷时,老师特别鼓励了他一下:“仁杰,你很棒!考得不错!”请问:仁杰会很高兴吗?

  情境三:

  初中第一次英文段考结束,仁杰和文华都考了九十八分,同列班上最高分。老师发考卷时,对仁杰说:“你得九十八分!”但特别赞美文华:“哇!文华,你 得九十八分耶!实在太棒了!”请问:老师心目中,是仁杰还是文华的英文能力比较好?文华知道自己和仁杰同分后,他会觉得是自己或仁杰的英文能力比较好?

  情境四:

  仁杰读高中了,他花了一学年的时间,非常专注的投入一项兼具信息科技、力学原理和环保功能的发明,作品完成后参加科学展览获奖。物理老师赞美他: “赞!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你这么努力、这么有毅力,难怪有这么好的成绩,继续加油!”请问:为什么仁杰听完赞美后,却感觉自己在发明方面的能力好像不够 强?

  多数人喜欢被赞美,但赞美不见得有益

  情境一分析:

  父母若非学艺术,经常不知不觉采用写实主义的观点看待孩子的画作,想要赞美,却因错误诠释而引发失望。其实父母不必急着判断孩子画什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表达兴趣与好奇,并倾听孩子的解释,才是最佳赞美策略。

  情境二分析:

  仁杰知道考试题目是小学程度,自己应该考得好。受赞美时他会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能力期望不高,犹如我们问一个台大外文系的学生说:“TV代表什么意思?”他说:“电视。”我们说:“你好厉害!”一样,他会觉得我们把他当白痴。

  情境三分析:

  仁杰和文华(在英文领域)表现一样好,但老师只赞美文华,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实验显示,包括文华本人和旁观的同学都会判断:文华和仁杰相较之下,老师对文华的能力期望较低,所以老师对文华的表现颇为意外,特别给予赞美。老师的赞美暗示文华的英文能力逊于仁杰。

  情境四分析:

  老师极力赞美仁杰的努力而非能力,可是,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显示:较年幼的孩子(大约十岁以下)认为能力是后天的,努力愈多,能力就愈强,努 力和能力之间呈现一个相互加乘的关系;但较年长的孩子(大约十岁以上)逐渐转而认为能力是先天的,努力愈多,代表能力愈不够强,努力和能力之间呈现一种相 互补偿的关系。有些青少年(高中生最明显)喜欢躲起来用功读书,至于和同学相处时,则刻意表现一派轻松、非常不用功的样子,就是想营造“你看!我不必努力 也能考高分,我的能力很强”的印象。所以,仁杰有可能推测:“老师认为我要花很多时间、很努力才可能有这种好的表现,可见我在科技发明方面的能力并不 强。”仁杰的能力感若降低,将来投入这方面的努力也会降低,结果,老师赞美的立意良善却不知道事与愿违。仁杰若是幼儿园的学生,就可能欣然接受老师的赞 美,并且更努力。

  “有感赞美”的三大策略

  诚恳是赞美的首要条件,不只表达出真心的欣赏,并且说得出具体的理由。礼貌的、例行的、仪式的或习惯性的赞美,也许有助于软化人际关系,但其内容通常不会被当真。此外,夸张的赞美让人感觉违反事实,抽象的赞美让人感觉空洞,都是一些无感的赞美。

  赞美孩子后天可改变的特性,例如努力、尝试的勇气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等,比赞美其固定的天赋更有帮助。但赞美努力时,要同时传达“能力是努力的结果”、“没有努力就不能把天赋发展成为能力”、“天才是九十九分的汗水与一分的灵感”等概念。事实上对个人成就而言,先天遗传与后天努力各占几分之几并不重要,两者 同为必要条件,宛如水由两个氢和一个氧化合而成,缺一不可。

  能力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之主观知觉,但常不正确、不稳定。过度自信的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自卑的人会低估。个体通常透过人际比较或解决问题的经验来调整能力感,但人际比较通常极不稳定,只要换个比较对象或群体,成败就可能立刻倒反。所以,赞美孩子时最好不要涉及人际比较,而是鼓励他进行自我比较,指出他的进步与自我超越,他才能稳定的强化能力感。此外,当孩子完成对他而言是简单的任务时,也不要画蛇添足去赞美他,否则他可能察觉你对他的能力期望很低,因而降低能力感。

  赞美是一种评价,评价可能是一种控制。当成人的 赞美对孩子透露控制的意图时,会伤害其内在学习动机;长期的评价并可能使孩子终生对于外在评价过度敏感、在意和倚赖。一个过度在意评价的人,一生都会活得 很辛苦!因此,最佳的赞美策略不是给予评价,而是用心倾听并表达好奇、珍惜、高兴和感兴趣,必要时伴随诚恳、具体、理性、有用的讯息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