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孩子在幼儿园都学什么,盘点世界各国幼儿园大PK

小崔 2014-12-16 17:32:25 手机版

  等孩子到3岁左右的时候,父母都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应该说3岁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内给宝宝一个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和教育环境,对于宝宝日后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那爸妈在选择幼儿园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起来和小编了解一下吧。

  随着幼儿入园的越来越难以及幼儿园收费高的现状,很多年轻一代的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宝宝能够进入一个好的幼儿园,纷纷都提前几年就开始做准备了。想办法找关系,一切都为了能争取到稍微优质的幼儿园,当然也有部分家长则另辟途径,选择将孩子送进私立幼儿园或者国外幼儿园。然而,让家长们感到困惑的是,国外和国内的幼儿园差别大吗?孩子入学后是否会比较轻松?是否像我们印象中的“只用天天玩”? 哪些教育方法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各个国家的幼儿园都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可取的学习之处。

  美国幼儿园:不能自理会被劝退

  美国幼儿一般年满3岁,如果能够大小便完全自理、自己吃饭,就可以顺利入园了,否则会被劝退。3岁之前的孩子可以入托儿所,最小的几个月就可以入托,但是费用一般都比较高。

  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大多数是PIay-based(以玩为主),其余的也以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幼儿在园时间很灵活,可以在园半天,可以全天,也可以一周选送1—4天不等。接的时间很重要,家长切记要在关园之前到,因为幼儿园有规定,迟到一分钟就会收取1~3美元。

  在美国,幼儿园的学年在6月底就结束了,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的户外活动。一份3岁幼儿夏令营的内容安排, 包括戏水、烧烤、模拟食品大排档做生意、制作柠檬汁打折广告牌等等,内容趣味十足。

  英国幼儿园:让宝宝自己探索知识

  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来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一些技能。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观念,符合宝宝的心理特点。比如,在读故事书的时候,让宝宝装扮角色来演绎故事、理解情节、体验人物感情; 在解释“浮”和“沉”意义的时候,让宝宝在水盆里摆放塑料片、铁片、纸片进行观察;用娱乐性软件,让宝宝在电脑上通过游戏认识形状、数量,学习下棋、走迷宫等等……这些方式都充分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到自主探索的乐趣。

  在活动中,老师从不会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于宝宝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性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

  法国幼儿园:家校结合很密切

  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父母的意见,跟父母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宝宝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父母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

  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奥地利幼儿园:用童话和音乐培养创造性宝宝

  奥地利幼儿园的老师们会充分利用童话、太空世界等素材,让宝宝通过扮演童话人物、自编童话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戏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想象与现实的比较中,宝宝还掌握了理性的对比方法。

  幼儿园里有专门的手工间,有专供宝宝使用的刨子、锯子等工具;有专门的厨房,里面的设备也是适合宝宝使用的。宝宝在游戏般的劳动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还对社会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奥地利是一个音乐国,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幼儿园也是如此。为了培养宝宝的乐感和节奏感,规定音乐老师必须会弹奏吉他, 同时老师至少还要会其他一种乐器。但重视音乐教育不是强制孩子学习,不为学习音乐而扭曲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没有“督促”孩子学习音乐(包括乐器)的做法。

  他们还将画画与诗歌欣赏相结合,鼓励宝宝为自己的图画、雕塑、木刻作品,创作出三言两语的儿歌来描绘,并朗诵出来。这些似乎是艺术家做的事,可对宝宝说,绝大多数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

  比利时幼儿园:在玩中培养孩子的个性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比利时幼儿园学前教育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应用常识,使他能够学会应付日常生活,并学会感知生活中的乐趣。孩子大部分时间 都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游戏,剩下的教学时间都是手工课。手工课上累了,老师就带他们去郊游或者去博物馆参观,老师就像个讲解员,指着实物向孩子介绍那段历史 所发生的故事。 比利时幼儿园的老师们认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生活情趣,因为这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开朗。在玩中培养孩子的个性、独立性和快 速的行动力是他们的教学目标。

  丹麦幼儿园:走进森林的大自然幼儿园

  在丹麦,6个月到3岁的小宝宝上托儿所,3-6岁的宝宝就上幼儿园,通常都是混龄班。老师在孩子们5岁以前很少教具体的内容,往往让孩子们玩耍,从玩耍中去学习交往。通过交往,让小朋友们建立起初步的交友观念和自信心。

  丹麦小女孩Fabiola3岁时,爸爸妈妈把她送进了一所森林幼儿园。每天早上森林幼儿园的大巴车就把小朋友们一起拉到森林里,去观看自然界里的各种动 物、植物,吃饭也在户外。如果碰上下雨或者下雪的时候,大巴车就把小朋友们带到图书馆里。尽管Fabiola因为整个冬天都待在户外而鼻涕长流,但是她心情很 愉快。在这样的森林幼儿园里,积累了大量的地理、动物、植物知识,有时候和爸爸妈妈谈论起来,夫妻俩都自愧弗如。

  德国幼儿园:提倡培养完整的人

  德国是原料缺乏的国家,它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主要依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和职业引导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 用。在德国,社会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一个活泼完整的人,才是一个快乐独立、掌握了生存方法的人。德国早期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 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爸爸和妈妈,认为婴幼儿阶段,爸爸和妈妈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主角。在德国宪法上,有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政府对 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承担教育责任的是爸爸和妈妈。

  对于德国妈妈来说,把宝宝送到幼儿园,通常是令人放心的。最小的宝宝在出生6星 期以后,就可以送到幼儿园。那里的老师会像家长一样,教宝宝很多事情。比如如何进餐、如何如厕、如何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家具、环境 等。基本上妈妈在家里教的东西,幼儿园老师都会教。由于幼儿园数量有限,入园的名额还很紧俏。这样,很多德国的小孩子还是在家待到1-1.5岁,甚至3 岁,然后才有机会进入质优的公立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