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2018年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

佩珊 2018-04-11 10:06:02 手机版

  材料二

  在网络媒体中,人们可以更自主地选择、更自由地表达、更主动地参与信息传播,进而实现具体的信息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化的网络媒体有助于社会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有助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提升社会影响力。但现实中的网络媒体要远比其理想化图景复杂,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网络媒体难以摆脱商业利益的制约,一些运营单位为追求转载量、社会轰动效应及其背后的利润,不惜沦为“标题党”“狗仔队”,大量传播未经甄别、核实的信息。网络媒体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往往被混淆,大量揭秘性传播、透露个人信息的无意识传播,乃至“人肉搜索”的攻击性传播屡见不鲜。此外,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信息发布的“匿名性”,使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证;而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和“广泛性”,也使得网络成为蓄意捏造歪曲事实、诽谤他人、制造混乱的沃土,一些网友仅仅会因为意见相左就互相谩骂攻击。

  这些行为正在影响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媒介伦理非暴力和最小伤害的基本原则。媒介伦理经过理论和实践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操作规范。仅在公民私权的保护方面,匿名处理、信源多样平衡、保护弱者等具体报道方法已经为专业传播者所采纳和运用。对于当下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乃至违反法律法规的失范行为,媒介伦理的相关原则、规范和方法给公民传播者以借鉴。

  (取材于冯若谷、钱明芳等的相关文章)

  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网络信息传播能成为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B.网络传播的信息都能产生社会轰动性效应

  C.网络信息匿名发布,信息真实性难以考证

  D.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广泛,伦理失范常发生

  4.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转载:“载”读作zài 意思是“刊登”

  B.甄别:“甄”读作zhn 意思是“审查”

  C.混淆:“淆”读作yáo 意思是“错杂”

  D.谩骂:“谩”读作màn 意思是“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