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培养骨干教师 警惕基层骨干教师非正常流失

kina 2016-09-07 14:09:59 手机版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教育的重要性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在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教师,唯有教师质量、水平过关,才能够保证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年轻有为的学子。眼下开学来临,各地纷纷出现师资短缺的局面,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除了培养骨干教师,还需警惕基层骨干教师非正常流逝的现象。

  临近暑假结束,往往是教育人事部门颇为“头疼”的时候。各学校纷纷到教育局“要人”,人事部门却常有捉襟见肘之感——在湖南西部的H县,师资短缺似乎是一个始终无法破解的“局”。其中,有教师招聘、编制管理、师资分配等方面因素,而教师的非正常流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粟某是H县一中高三班主任、教学骨干。2015年送走又一届高三学生后,为求更好待遇,他与3名同事选择“跳槽”,到邻近的贵州某县的中学“另栖高枝”。同时走的,还有应聘到长沙等城市学校的5名高中骨干教师。

  几乎每年,H县一中都有高中骨干教师“流失”,少则四五人,多则七八人。多年前,去向主要是广东中山、深圳等发达地区,以及湖南一些地市的市区学校。近两年,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教师待遇迅速提高,该校教师又出现了新动向——开始流向邻近的重庆、贵州的一些县中。

  如果说“外流”是落后地区高中骨干教师流失的主因,那么,“转行”则是乡镇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秦原是H县某乡镇初中教导主任,因头脑灵活,加上较好的文字功底,5年前被借调到县政府从事文秘工作,经过多年磨炼,已成为能起草县政府工作报告之类“大材料”的“写手”,最终转为政府职员。

  像小秦这种情况在H县不是个例。前些年,由于政策相对宽松,教师改行从政的不在少数,近年来由于编制缩紧,“跳槽”改行难多了,但仍然年年有。县委、县政府一些重要部门因缺人,常从教育系统物色“苗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考察后,发现确实优秀的,“挤出”编制给予转正,有的被升迁提拔,走上行政单位的领导岗位。这些改行的教师,多是年轻有经验的学校中层干部,或是教育教学上的骨干。

  除了“跳槽”,“借调”也造成了教师队伍的“短期流失”。据H县教育局人事股粗略统计,近五年,该县教育系统先后被“借调”或“抽调”到其他部门的干部和教师不下40人,用人单位包括宣传、公安、文化等部门,以及项目办、创建办、矛调中心等一些临时性机构,主要为弥补人才不足,应付某项中心工作或突击性工作。有一年,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就一次性从学校“借调”了10余名在职教师。“借调”时间短则一年两年,长则四年五年。

  现在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流失体现的是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促进行业人才交流有积极意义。有“出”才有“进”,流失对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和保持活力有好处。果真如此吗?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从H县的流失教师群体看,无论是跳槽还是借调,“流”走的基本上是教育教学的骨干或者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其中一半以上是各自学校的“顶尖”力量。

  比如,H县一中“外流”的高中教师,多为连续任教多届高三、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欢迎的学科带头人或“高考功臣”。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具备被“挖走”的资本。而改行、被“借调”的乡镇学校教师,也多是年轻有潜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有一种公认的教师培养目标模式:一年适应、三年熟练、五年骨干。也就是说,培养一名骨干教师,最少也需要五年时间。然而,在一所学校,真正五年就能成长为骨干的教师也是极少数,大多数需要更长时间,有的甚至可能教一辈子书都成不了骨干。

  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呈阶梯式的,需要以老带新。骨干教师短时间、大面积的流失,势必会造成教师培养的“断层”。记者了解到,为填补高中骨干教师流失造成的空缺,近年来,H县的县城中学不得不从乡镇学校中择优选拔递补。不少乡镇学校校长感慨:好不容易培养一名骨干又“跑”了——这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优秀师资的缺失,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

  这是“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听说某某现在广东某学校,月工资有两万多元”“某某调到重庆某县后,学校给他分了一套住房,而且工资待遇也比我们高许多”“某老师以前被借调了,现在当上了某局的科长”……于是,又有一些教师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H县教育局一工作人员坦言:“教师的非正常持续流失,客观上蚕食了一线教学力量,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流失特别是优秀师资流失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化解,势必造成教育后劲儿不足,对教育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尊师重教要落到行动上

  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人才流失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化解这一问题,不能以“正常现象”的简单态度漠视。

  破解发展滞后地区普遍存在的师资流失难题,宜“导”不宜“堵”,必须待遇留人、制度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多管齐下。

  优秀师资外流和“跳槽”,说到底是因为待遇低。教师待遇上不去,“尊师重教”喊得再响都是一张“空头支票”。只有待遇提高了,教师才会有职业幸福感,才会安心教书、静心育人。

  针对教师“跳槽”和“借调”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储备和选拔机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强编制管理,坚决堵住随意“借调”和“抽调”教师现象。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并采取有力措施优化从教环境。

  此外,要实实在在关心教师,及时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需,通过真情关爱感动教师、留住教师。(通讯员梁小刚 记者 阳锡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