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无私奉献,叫做“坚守”,讲述的就是乡村教师谭康荣的故事。年纪轻轻,毕业后就来到了码市镇麻石村小学,从刚毕业充满无限抱负与激情,到被时间与各种困境一点点的磨砺掉锋芒之后,她就这样在这里坚守了整整31年,一间教室,10个学生,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在我国农村,一人一校的教学点很多。
但在这样的教学点干一辈子的人,很少。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谭康荣,就在这样的教学点整整坚守了31年。
谭康荣工作的教学点叫码市镇麻石村小学。1985年,在其他老师一次次“逃离”后,经村干部一再做工作,年仅22岁的高中毕业生谭康荣到这个学校当上了代课老师。
从江华县城出发,经过弯弯曲曲的“钩挂岭”山路,再走一段颠簸的村道,经过近5个小时的车程后,终于来到了百度地图都找不到、没有手机信号的麻石村小学。
在三面环山的山坳里,两间土砖瓦屋,一间谭康荣自己住,一间被用作教室;10个孩子,5个学前班,5个二年级,这就是麻石村小学的全部。
走进教室,只见谭康荣正给孩子们的杯子里分倒自己熬的草药水。药水很烫,她一边嘱咐孩子们用嘴吹一吹再喝,一边走到一名学前班孩子面前,帮这名孩子吹一吹草药开水。一两分钟后,她用嘴唇稍稍感受一下水温后,再细心地将杯子递给孩子。
“今天下大雨,气温低,有孩子身上淋湿了,担心他们感冒。所以我用鱼腥草、车前草等,为他们熬了预防感冒的草药茶。”谭康荣说,学校离镇卫生院有25公里山路,孩子们就医非常不方便,所以她就跟村民学了些“土方子”。30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前后,谭康荣都会到山上采一大堆草药晒干。每年春秋流感季节或天气骤变,她都会熬制一大锅草药茶给孩子们喝。
学生小盘从小就有支气管炎,有一次小盘高烧不退,她立刻给小盘喂草药茶,之后又把他背着送到医院。后来医生说,如果没有及时服退烧草药,即使送到医院也无能为力了。“一人校,就要什么都会点。”谭康荣说。
“她爱学校爱学生,是爱到骨子里。”麻石村村支书黄塘华介绍,麻石村只有70多户人家,但地广人稀。70多户人家,每家都有谭老师的学生,谭老师也把每家都走了个遍。村里一直没有小卖部,为吸引孩子们上学,谭老师就自己种花生、红薯、芋头,煮着给孩子们吃。有时孩子们调皮逃学,她就会带着煮红薯、芋头和粑粑去家访。
麻石村大和平组离学校有4公里,学生中午吃饭是一大难题,谭康荣就把这个组的学生接到她家吃午饭。30多年来,从没收过孩子一分钱。有些家长实在过意不去就交些伙食费给她,谭康荣也是再三推辞。
“这么多毛巾?”记者发现村小教室前晾了一大堆毛巾,数了数,有16块。“孩子们爱动,专门买来给他们隔汗用的,防止感冒。”谭康荣说。
这时,一名学生冲进教室。看到学生衣服被淋湿,谭康荣立即从教室后门走进住房,找出一件孩子的衣服,又从窗台上取下一双洗干净的鞋子,给她换上。
记者好奇地过去一探究竟,一件件孩子的衣服整齐地叠放在一起,一双双洗干净的鞋子在教室窗台上晾晒着。“这些都是我女儿的,一直没有丢,就是在下雨时给孩子们换的。”
“山里的冬天来得早,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读书,每年都要帮孩子们准备一个火笼,供他们上课时烤火,而且头年就买好了隔年够用的300多斤木炭。”看着走廊上像小山似的一堆木炭,谭康荣解释说。
“你哪里是带学生,十足就是在带崽。”记者感叹。谭康荣说,她就是将学生当自己的“崽”一样看待。
一年级学生小佳琪,从小就身体不好,一年四季浑身冒虚汗,记忆力差,上课学的字下课就忘记。谭康荣利用下课和休息的时间耐心辅导她,最后期末考试,小佳琪居然双科都是优。
学生赵强和黄俊,父母都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无法教育他们,谭康荣就把他们接到家里天天晚上辅导。
一路艰辛一路歌,谭康荣的努力付出,获得了令她欣慰的回报:她教过的学生有6人考上了本科,1人正在读研究生。
但是,她的人生难道没有遗憾吗?对学生,谭康荣无微不至,而对家人和自己,她却后悔关爱不够。
2006年父亲突发疾病,谭康荣要上课没及时送父亲去医院,结果父亲第二天就去世了;2007年母亲身体不适,等她拖到放暑假有时间陪母亲上医院时,母亲已是直肠癌晚期;女儿陈莹也是她的学生,不仅从没给女儿格外的关照,反而一次次将女儿喜爱的衣服给学生穿……
采访快结束时,谭康荣有些忧伤地感慨,自己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不能和孩子们在一起,不知道还习惯不,更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到这又远又偏的麻石村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