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怎样实施

fby 2014-12-22 17:05:02 手机版

  素质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学生的素质方面,素质教育在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快乐。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的场所,怎样让老师与学生平等的进行教育,让学生与老师在合作性的教学活动中促进交流。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本质。

  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师生互教互学的感人场面,学生在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考、自由交流、主动探究、大胆质疑。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们认识到,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只要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他们尝试着放手,凡是学生能说的,凡是学生能做的,能自己学会的,教师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不再包办代替。通过合作学习不能完成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比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几何事实,在过去的旧教材中是直接给出来的,绝大部分学生觉得抽象,不好理解。而新教材则用了三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河北省鹿泉市石井乡中学教师王利敏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先观察每一幅图画的是什么,然后想一想它说明了什么,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看懂了图意后,很快理解了这句话。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用疑惑不解的眼神望着老师。接着,王老师让学生自己想生活中哪些例子能说明这句话,学生活跃起来,有的说:“流星划过长空说明点动成线。”有的说:“自行车辐条的例子说明线动成面。”有的说:“一个圆围绕着它的一条直径旋转一周就形成一个球,说明面动成体。”在他们的启发下,那部分同学也开了窍。像这样结论性、概念性的东西,教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却记住了,教师们高兴地说:“这是因为他们参与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打开初中数学课本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图形”可以发现,这一节中,除了两幅图没有一个概念,几乎全是问题。人们不禁要问:“这点内容也值得上一节课?”确实,与传统的演绎型教学相比,这里没有定义、定理,更没有推理、证明。可是,就是书上的这点内容,竟然到下课还有一点内容没有讲完,原因是什么?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对书上设置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全班在对圆柱、圆锥的异同点进行交流时,有一个学生竟把“它们求体积的公式不同”说出来了,书上要求学生比较它们形状上的异同点,但在教师提出“谁还能说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时,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便可得出正确结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师“满堂灌”下的机械重复、简单记忆,而是亲自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积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到了知识。

  学生在与教师合作性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